古诗词网

当年辟科举,郡国求圭璋。

耶律楚材元代〕《赠高善长一百韵

君本辽阳人,家居华表傍。随任来燕然,卜筑金台坊。

幼蒙父兄训,读书登上庠。大义治三传,左氏为纪纲。

诗书究微理,易道宗京房。吏学亦精妙,议论如馨香。

行道有馀力,下笔能诗章。典雅继李杜,浮华笑陈梁。

当年辟科举,郡国求圭璋。御围屡不捷,在前饶秕糠。

先生乃医隐,退身慕羲皇。难素透玄旨,针砭能起僵。

可并华扁迹,可联和缓芳。门生皆良医,西海高名扬。

昔我知君名,方且王事忙。兵尘隔东西,忽成参与商。

君初涉洛瀍,我已达燉煌。瀚海浪奔激,金山路徬徨。

西游几万里,两鬓今苍苍。西方好风土,大率无蚕桑。

家家植木绵,是为垄种羊。年年旱作魃,未识舞𪄲鴹。

决水溉田圃,无岁无丰穰。远近无饥人,四野栖馀粮。

是以农民家,处处皆池塘。飞泉绕曲水,亦可斟流觞。

早春而晚秋,河中类馀杭。濯足或濯缨,肥水如沧浪。

杂花间侧柏,园林如绣妆。烂醉蒲萄酒,渴饮石榴浆。

随分有弦管,巷陌杂优倡。佳人多碧髯,皎皎白衣裳。

市井安丘坟,畎亩连城隍。货钱无孔郭,卖饭称斤量。

甘瓜如马首,大者狐可藏。采杏兼食核,餐瓜悉去瓤。

西瓜大如鼎,半枚已满筐。芭榄贱如枣,可爱白沙糖。

人生为口腹,何必思吾乡。一住十馀年,物我皆相忘。

神祖上仙去,圣主登明堂。驲骑徵我归,忝位居岩廊。

河表寒旧盟,鄜秦成战场。翠华乃南渡,鸾驭声锵锵。

六军临孟津,偏师出太行。间路入斜谷,南鄙侵寿唐。

犄角皆受敌,应战实未遑。一旦汴梁破,何足倚金汤。

下诏求名医,先生隐药囊。驰轺来北阙,失措空仓惶。

我于群鸡中,忽见孤凤凰。下马执君手,涕泪其如滂。

我叹白头翁,君亦嗟髯郎。停灯话旧事,谈笑吐肺肠。

酬酢觅佳句,沈思搜微茫。湛然访医药,预备庸何妨。

高君略启口,确论闻未尝:「医术与治道,二者元一方。

武事类药石,文事如膏粱。膏粱日日用,药石藏巾箱。

一朝有急病,药石施锋铓。病愈速藏药,膏粱复如常。

缓急寇难作,大剑须长枪。寇止兵弗戢,自焚必不长。

发表勿攻里,治内无外伤。朝廷有内乱,安可摇边疆。

疆场或警急,中变决自戕。阴病阳脉生,阳症阴脉亡。

暴法譬之阴,仁政喻之阳。太平虽日久,恣暴降百殃。

大乱遍天下,行仁降百祥。一君必二臣,佐使仍参详。

不殊世间事,烝民无二王。国老似甘草,良将比大黄。

一缓辅一急,一柔济一刚。病来不速治,安居养豺狼。

疾作傥无药,遇水泛舟航。病固有寒热,药性分温凉。

疗热用连糵,理寒宜桂姜。君子与小人,礼刑令相当。

虚者补其嬴,实者泻其强。扶衰食枸杞,破血服槟榔。

抑高举其下,天道犹弓张。损馀补不足,贫富无低昂。

寒多成冷痼,热盛为疮疡。政猛民伤残,政慢贼猖狂。

保生必求源,胃府为太仓。四时胃为主,端居镇中央。

朝廷天下本,本固邦家昌。实实而虚虚,其谋元不臧。

五行不偏胜,所以寿而康。太宗平府兵,是致威要荒。

未病宜预治,未乱宜预防。贼臣弑君父,祸难生萧墙。

辨之由不早,即渐成坚霜。心腹尚难治,况复及膏肓。」

湛然闻此语,不觉兴胡床。谢君赠诲言,苦口如药良。

问一而得二,和璧并夜光。走笔书新诗,一笑呈龙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当年科举郡国圭璋

当年(當年)dāng nián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 孙诒让 间诂:“ 王 云:‘当年,壮年也。’当有盛壮之义。”《吕氏春秋·爱类》:“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许维遹 集释引 王念孙 曰:“丁、当语之转,‘当年’犹‘丁年’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箇彼各当年。”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登楼胜似登仙,登仙如今即是当年。”如:他正当年,身强力壮。
(2).指果树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二:“‘明年的茶子,不是当年吗?’‘是呀,’ 符癞子 答白:‘今年是背年。’”自注:“茶子树,跟别的果树一样,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叫做当年,少的一年,叫做背年。”
(3).往年;昔年。《晋书·文苑传序》:“《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所踣矣。”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
就在本年;同一年。《韩诗外传》卷六:“故先生者,当年而霸, 楚庄王 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鱼》:“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漢語大詞典》
辟 bì/pì《國語辭典》

辟 [ bì ]

  1. 君主。《书经·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1. 征召。《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2. 驱除、屏除。如:「辟邪」。《楚辞·屈原·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汉·王逸·注:「扫除之也。」明·陈继儒《李公子传》:「忽有执公子衣者曰:『愿辟人,臣有所言,公子不忆于陵时乎?』」
  3. 躲开、回避。《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通「避」。

辟 [ pì ]

  1. 法度、刑法。如:「大辟」。《诗经·大雅·板》:「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汉·毛亨·传:「辟,法也。」汉·桓宽《盐铁论·周秦》:「故立法制辟,若临万仞之壑。」
  2. 荒远幽隐的地方。《战国策·秦策一》:「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1. 开拓。《诗经·大雅·江汉》:「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通「辟」。
  2. 排除、驳斥。如:「辟除」、「辟谣」、「辟邪说」。通「辟」。
  3. 比喻。《荀子·王霸》:「是过者也,过犹不及也;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通「譬」。
  4. 捶胸。《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通「擗」。
  5. 偏颇、偏私。《管子·任法》:「卿相不得翦其私,群臣不得辟其所亲爱。」
  1. 乖僻、偏邪。《庄子·秋水》:「行殊乎俗,不多辟异。」《礼记·玉藻》:「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通「僻」。
科举(科舉)kē jǔ
(1).封建时代对官吏的政绩优劣考核上报。 晋 杜预 《上黜陟课法略》:“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其六岁处优举者,超用之,六岁处劣举者,奏免之。”
(2). 隋 唐 以来封建王朝分科目考试选拔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亦指这种考试。《宋史·选举志二》:“自 神宗 朝 程顥 、 程颐 以道学倡于 洛 ,四方师之,中兴盛于东南,科举之文稍用 颐 説。”《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似道 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 理宗皇帝 晏驾,奏停是年科举。”《儒林外史》第六回:“又过了三四日, 严大老官 也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叶圣陶 《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就有好几个。”  ——《漢語大詞典》
郡国(郡國)jùn guó
郡和国的并称。 汉 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 南北朝 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 隋 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史记·酷吏列传》:“上乃拜 成 为关都尉。岁餘, 关东 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寧见乳虎,无值 寧成 之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当 乾元 、 广德 之间,郡国多事。” 清 刘逢源 《郭泰》诗:“博带雍容七尺身,遨游郡国擅人伦。”  ——《漢語大詞典》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1.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3.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5.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1. 姓。如漢代有求仲。
圭璋 guī zhāng
(1).玉制的礼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南齐书·礼志上》:“用珪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盖古者相聘,贄有珪璋。及其卒事,则皆还之,以明轻财重礼之义。”
(2).比喻高尚的人品。《后汉书·党锢传·刘儒》:“ 郭林宗 常谓 儒 口訥心辩,有珪璋之质。”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公禀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
(3).比喻杰出的人材。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贄币浓者,瓦石成珪璋;请託薄者,龙骏弃林垧。”《旧唐书·齐物传》:“故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兼正卿 齐物 ,宗室珪璋,士林楨干。” 宋 苏轼 《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我怀 元祐 初,珪璋满清班。”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玉树秀纷错,姻婭尽珪璋。”
(4).指使节。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一:“觚稜金碧照山高,万国珪璋捧赭袍。” 明 张居正 《圣寿无疆颂》:“万国集兮朝 未央 ,放庭实兮拥珪璋。”
(5).新生子的美称。 南朝 宋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表》:“诞躬紫阁,膺祚朱紱。孤矢夙陈,珪璋攸覿。” 钱振伦 注:“《诗》:‘载弄之璋。’”《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得子》:“贺麒麟一夕飞下天宫,朱扉外弧矢高悬,绣幕中珪璋欢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