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只此志,誓无负。

孙承恩明代〕《贺新郎 六十初度自寿

初度今朝又。叹匆匆、年华逝水,岂堪回首。道老而今真是老,花甲已周之候。

钟鼎勒、此生何有。圣世虚叨风云会,春卿崇重惭虚谬。

只此志,誓无负。朝来独把梅花嗅。笑尘容、落寞萧条,与花同瘦。

俯仰乾坤箕裘事,喜有龙儿凝秀。抱迂拙、从来如旧。

欲把年筹重再数,不知天意还从否。聊自适,且斟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只此

只此 zhī cǐ
仅此;就此;唯有这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一领白衫又不中穿,夜拥孤衾三幅布,昼欹单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缘。”《水浒传》第八十回:“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只此告回。” 冯善骥 等《郑成功》第三五章:“客商小贩无奈,只得在他身上暗中使银子,上下打点,只此方能幸免无事。”  ——《漢語大詞典》
志 ( 誌 ) zhì《國語辭典》

志 [ zhì ]

  1. 意向、抱负、决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2. 记录事物的书。如:「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3. 姓。如元代有志能。
  1. 记载、记录。《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通「志」。
  2. 牢记。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誓 shì《國語辭典》

誓 [ shì ]

  1. 表明决心、矢志不渝的言词。如:「立誓」、「发誓」、「山盟海誓」。《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1. 告诫。如:「誓师」。《书经·泰誓下》:「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国语·越语上》:「句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1. 绝对。如:「誓不两立」、「誓不甘休」。
  2. 受命。《周礼·春官·典命》:「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负 ( 負 ) fù
负 [ fù ]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4. 遭受:~伤。~屈。
  5. 具有,享有:久~盛誉。
  6. 欠(钱):~债。
  7. 小于零的(数),与“”相对:~数。
  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相对:~电。~极。
  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10. 失败,与“”相对:不分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