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吟眷念上国,海山北。
旧思停云,高歌送日,感秋颓力。隔雨江楼,冥鸿怨遥碧。
兰茳泪把,凭寄赠、长安游客。凄寂,诗梦倦寻,说风流都息。
铜驼广陌,粉醉金迷,狂尘总陵藉。羁吟眷念上国,海山北。
耐得一丘吾老,不数十洲飏历。但岁寒尊俎,谁赏菊丛佳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羁 ( 羈 ) jī
羁 [ jī ]
- 马笼头:无~之马。~绁(a.马笼头和缰绳;b.喻束缚)。
- 束缚,拘束:~押。~绊。~缚。~囚。放荡不~。
- 停留,使停留:~旅(长久寄居他乡)。~留。~泊。~滞。
- 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笼头的发型。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动-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眷念 juàn niàn
亦作“睠念”。 怀念;想念。 唐 元稹 《莺莺传》:“ 长安 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斁。” 明 屠隆 《綵毫记·蓬莱传信》:“上皇信人,眷念不肖之心,始终无间,教妾如何不感他。”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家古为先生遗像》:“下及 唐 宋 末造诸贤,类皆遯跡潜名,超然世网,彼其人非不睠念旧邦,心伤往事,而身居草野,义固无庸与国存亡耳。” 高士奇 《科学诗·纪念居里夫人》:“虽然长期居留在 巴黎 ,虽然和 法国 人结了婚,你的心始终眷念着祖国,你的心永远热爱着 波兰 。” ——《漢語大詞典》
上国(上國)shàng guó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漢語大詞典》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漢語大詞典》
海山
唐 元载 别妻王韫秀 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
唐 卢纶 送王尊师 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唐 郎士元 送孙愿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唐 白居易 客有说 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送王尊师 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唐 郎士元 送孙愿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唐 白居易 客有说 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 ——《骈字类编》
北 běi/bèi《國語辭典》
北 [ běi ]
语音 名- 方位名:➊ 相对于「南」而言。如:「北方」、「漠北」。➋ 地图的上方。
- 败逃的军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 在北方或从北来的。如:「北国」、「北风」。《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 向北行。《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鴈北。」
- 失败、败逃。如:「败北」。《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 向北,表示行动的方向。如:「北上」、「北征」。《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京索既扼,引师北讨。」
北 [ bèi ]
动- 违反、背叛。《说文解字·北部》:「北,乘也,从二人相背也。」《战国策·齐策六》:「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通「背」。
北 [ bò ]
读音- (一)之读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