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供奉饰玉女,钟能钟声鼓能鼓。
吴莱〔元代〕《二月六日雨书都城旧事》
燕南赵北吹黄尘,九天宫阙生紫云。十二门开衢路直,画轮骢马多行客。
岁寒殿外柳才青,金水河边冰尚白。鸡人传漏放晓朝,文石分班押百僚。
南阳近亲最舞蹈,京兆耆旧争歌谣。教坊供奉饰玉女,钟能钟声鼓能鼓。
锦来西蜀被玄驼,肉出太官餐猛虎。初日扶桑稍照人,内筵锡燕杏花春。
沐犊骍牲泰畤祀,鸾旗翠盖骊山巡。东风万里飘寒雨,我昔所闻今不睹。
怏然呼酒击酒壶,茂陵徐生曾上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教坊 jiào fāng
(1).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唐 武德 后在禁中设内教坊,其官隶属太常; 武则天 改称为“云韶府”。 神龙 年间恢复旧称。 玄宗 开元 二年置内教坊于 蓬莱宫 侧, 洛阳 、 长安 又各设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为教坊使,从此不隶属太常。 宋 元 两代亦有教坊; 明 代教坊司,隶属礼部。至 清 雍正 时始废。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嘱付你仙音院莫怠慢,道与你教坊司要迭办,把箇 太真妃 扶在翠盘间。”《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从 太祖 皇帝定天下,把那 元 朝功臣之后都没入乐籍,有一个教坊司管着他们。”
(2).妓院。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我想这 济南府 教坊中人,那一个不是我手下教导过的小妮子?”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真箇是天香偏出众,国色独超羣。可知道教坊为第一,花内牡丹尊。”《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道:‘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漢語大詞典》
(2).妓院。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我想这 济南府 教坊中人,那一个不是我手下教导过的小妮子?”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真箇是天香偏出众,国色独超羣。可知道教坊为第一,花内牡丹尊。”《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道:‘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漢語大詞典》
供奉 gòng fèng
供给;奉养。《汉书·王莽传中》:“ 秦 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穀帛积则民有飢寒之俭,百官备则坐靡供奉之费。宿衞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南史·后妃传下·陈宣柳皇后》:“每尚方供奉物,其上者皆推於贵妃,而己御其次焉。” 明 刘基 《养志斋记》:“今世之养亲者,以饮食供奉为至足,而不知戚其戚,欣其欣;至于违其情而不顾,又乌知所谓养志之云乎?”
(1).特指贡献给帝王。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今人祕色磁器,世言 钱氏 有国日, 越州 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2).泛指奉献。 雨尘子 《近世欧人三大主义》:“庚子以后,年赋数千万於外人,吾之民任政府之供奉,不过问也。”
(3).侍奉,伺候。《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初, 明帝 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抚爱甚篤。及即位,供奉礼仪,不异旧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 杨文定公 之子上京师,沿途官司供奉甚至。”《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4).特指以某种技艺或姿色侍奉帝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李右相 在庙堂,进士 王如泚 者,妻公女,以伎术供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 国忠 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杨娃 亦称 杨妹子 , 宋寧宗 恭圣皇后 妹,以艺文供奉内廷。”
(5).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的人。《坛经·行由品》:“拟请供奉 卢珍 画《楞伽经》变相及 五祖 血脉图,流传供养。” 唐 王建 《老人歌》:“如今供奉多新意,错唱当时一半声。”《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含笑问:‘供奉好?’”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梅兰芳 ﹞不是皇家的供奉。”
(6).祭祀神佛、祖先。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山之西北有 老君洞 ,为供奉道像之所。”《西湖佳话·六朝才迹》:“百姓感他恩德,人人垂泪,甚至人家俱画像供奉。”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 吕洞宾 。”
(7).指摆设供品。 柯岩 《奇异的书简·在澄蓝碧绿之间》:“即使在 日本 军国主义侵 华 时期……几位老人,也年年带着孩子悄悄前来,为 聂耳 碑洒扫祭奠,供奉鲜花。”
(8).职官名。 唐 初设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唐玄宗 时有翰林供奉,专备应制。 宋 时设东、西头供奉官,为武职阶官,内东、西头供奉官,为宦官阶官;均用表品级,无实际职掌。 清 代称南书房行走为内廷供奉。 唐 韩愈 《董公行状》:“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宋 苏轼 《再和曾子开从驾》诗之二:“供奉清班非老处, 会稽 何日乞方回?”《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 大都 立 奎章阁 学士院,秩正三品……又置承制、供奉各一员。” ——《漢語大詞典》
(1).特指贡献给帝王。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今人祕色磁器,世言 钱氏 有国日, 越州 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2).泛指奉献。 雨尘子 《近世欧人三大主义》:“庚子以后,年赋数千万於外人,吾之民任政府之供奉,不过问也。”
(3).侍奉,伺候。《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初, 明帝 少失所生,为太后所摄养,抚爱甚篤。及即位,供奉礼仪,不异旧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经》:“ 杨文定公 之子上京师,沿途官司供奉甚至。”《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4).特指以某种技艺或姿色侍奉帝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 李右相 在庙堂,进士 王如泚 者,妻公女,以伎术供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 国忠 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杨娃 亦称 杨妹子 , 宋寧宗 恭圣皇后 妹,以艺文供奉内廷。”
(5).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的人。《坛经·行由品》:“拟请供奉 卢珍 画《楞伽经》变相及 五祖 血脉图,流传供养。” 唐 王建 《老人歌》:“如今供奉多新意,错唱当时一半声。”《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是御医了,含笑问:‘供奉好?’”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梅兰芳 ﹞不是皇家的供奉。”
(6).祭祀神佛、祖先。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山之西北有 老君洞 ,为供奉道像之所。”《西湖佳话·六朝才迹》:“百姓感他恩德,人人垂泪,甚至人家俱画像供奉。”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 吕洞宾 。”
(7).指摆设供品。 柯岩 《奇异的书简·在澄蓝碧绿之间》:“即使在 日本 军国主义侵 华 时期……几位老人,也年年带着孩子悄悄前来,为 聂耳 碑洒扫祭奠,供奉鲜花。”
(8).职官名。 唐 初设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唐玄宗 时有翰林供奉,专备应制。 宋 时设东、西头供奉官,为武职阶官,内东、西头供奉官,为宦官阶官;均用表品级,无实际职掌。 清 代称南书房行走为内廷供奉。 唐 韩愈 《董公行状》:“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宋 苏轼 《再和曾子开从驾》诗之二:“供奉清班非老处, 会稽 何日乞方回?”《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 大都 立 奎章阁 学士院,秩正三品……又置承制、供奉各一员。” ——《漢語大詞典》
饰 ( 飾 ) shì
饰 [ shì ]
- 装点得好看:装~。修~。
- 装饰用的东西:首~。银~。
- 装扮,扮演角色:~演。
- 假托,遮掩:~辞。粉~。掩~。文过~非。
玉女 yù nǚ
(1).对他人之女的美称。《礼记·祭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 郑玄 注:“言玉女者,美言之也。君子於玉比德焉。”《史记·秦本纪》:“乃妻之 姚 姓之玉女。” 唐 张谔 《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宋 黄庭坚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诗:“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2).美女。《吕氏春秋·贵直》:“ 惠公 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 高诱 注:“玉女,美女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宣和遗事》前集:“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
(3).仙女。《神异经·东荒经》:“﹝ 东王公 ﹞恒与一玉女投壶。”《楚辞·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於后车。” 朱熹 集注:“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文选·张衡〈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刘良 注:“玉女, 太华 神女。” 唐 李商隐 《寄远》诗:“ 桓娥 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5).草名,即女萝。《尔雅·释草》:“蒙,玉女。” 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 ——《漢語大詞典》
(2).美女。《吕氏春秋·贵直》:“ 惠公 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 高诱 注:“玉女,美女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一夕,悉化为玉女,惑其徒。”《宣和遗事》前集:“到晚后乘龙车凤輦,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
(3).仙女。《神异经·东荒经》:“﹝ 东王公 ﹞恒与一玉女投壶。”《楚辞·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於后车。” 朱熹 集注:“玉女, 青要 、 乘弋 等也。”《文选·张衡〈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虙妃 。” 刘良 注:“玉女, 太华 神女。” 唐 李商隐 《寄远》诗:“ 桓娥 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4).常与“金童”对举,指侍奉仙人的女童。《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
(5).草名,即女萝。《尔雅·释草》:“蒙,玉女。” 郭璞 注:“蒙,即唐也,女萝别名。” ——《漢語大詞典》
钟 ( 鍾 鐘 ) zhōng
钟 [ zhōng ]
-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
- 杯子。
-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名-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钟声(钟声)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其三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
唐 李端 送友人游蜀 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
唐 戴叔伦 晓闻长乐钟声 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
唐 欧阳詹 永安寺照上人房 群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唐 王建 题台州隐静寺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月中落。
唐 王建 题石瓮寺 青崖白石夹城东,泉脉钟声内里通。
唐 杜牧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唐 方干 题松江驿 帆势落斜依浦溆,钟声断续在沧茫。 ——《骈字类编》
唐 李端 送友人游蜀 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
唐 戴叔伦 晓闻长乐钟声 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
唐 欧阳詹 永安寺照上人房 群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唐 王建 题台州隐静寺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月中落。
唐 王建 题石瓮寺 青崖白石夹城东,泉脉钟声内里通。
唐 杜牧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唐 方干 题松江驿 帆势落斜依浦溆,钟声断续在沧茫。 ——《骈字类编》
鼓 gǔ《國語辭典》
鼓 [ gǔ ]
名- 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其形有大有小,聲音洪亮。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敲擊、拍擊、彈奏。如:「鼓掌」、「鼓琴」、「鼓瑟」。《詩經·小雅·白華》:「鼓鍾于宮,聲聞于外。」唐·孟郊〈上張徐州〉詩:「願鼓空桑弦,永使萬物和。」
- 振動。如:「鼓動風潮」。《易經·繫辭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晉·潘尼〈後園頌〉:「翔鳥鼓翼,游魚載浮。」
-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