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元正祈祷万千般,纵道聪明听也难。

陈藻宋代〕《岁除僧寺看写疏作

元正祈祷万千般,纵道聪明听也难。料得鬼神应喜我,不曾投疏一相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元正祈祷万千聪明

元正 yuán zhēng
(1).正月元日。元旦。语出《书·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于 文祖 。” 孔 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艺文类聚》卷七十引 汉 崔瑗 《三子钗铭》:“元正上日,百福孔灵。”《晋书·王导传》:“自后元正, 导 入,帝犹为之兴焉。” 唐 崔道融 《元日有题》诗:“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2).善良正直。《南齐书·柳世隆传》:“及总任方州,民颂宽德,翼教崇闥,朝称元正。”  ——《漢語大詞典》
祈祷(祈禱)qí dǎo
(1).向神祝告求福。《后汉书·栾巴传》:“郡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貲产以祈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 班固 之祀 蒙山 ,祈祷之诚敬也。”《明史·张居正传》:“亡何, 居正 病……四閲月不愈,百官并斋醮为祈祷。” 清 唐孙华 《喜雨》诗:“祈祷通精诚,及时膏润足。”
(2).宗教仪式之一。信仰宗教的人向天地神佛祷告,祈福免灾。含有赞美、感谢、告白、请求等意。各教都有。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那不分快慢的说话,是教堂里牧师祈祷时所用的,严肃极了,庄严极了。”  ——《漢語大詞典》
万千(萬千)wàn qiān
(1).形容数量很多。《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西伯侯 囚牢中,常时占卜……有万千般祥瑞,可以待出免囚牢之难。”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国门则画策万千,旌节则功勋尺寸。”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一五:“吟罢江山气不灵,万千种话一灯青。”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2).形容事物变化多样。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朝暉夕阴,气象万千。” 冰心 《寄小读者》七:“湖上的明月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我都见过了,真是仪态万千。”
(3).犹万分,非常。《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此是死中得生,万千侥倖,他日切不可忘!”《老残游记》第七回:“今日得闻这番议论,如梦初醒,如病初癒,真是万千之幸!”  ——《漢語大詞典》
般 bān《國語辭典》

般 [ bān ]

  1. 样、种类。如:「那般」、「万般无奈」、「百般劝解」、「如此这般」。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2. 人名。少皞之子。《山海经·海内经》:「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1. 还、返回。通「班」。参见「般师 」条。
  1. 同样的。如:「兄弟般的友谊」、「姊妹般的感情」。

般 [ bō ]

  1. 参见「般若 」条。

般 [ pán ]

  1. 般桓:徘徊、流连不进。《文选·傅毅·舞赋》:「或有宛足郁怒,般桓不发。」唐·李善·注:「言马按足缓步,郁怒,气迟留不发也。」也作「盘桓」。
  2. 喜、乐。《荀子·赋》:「忠臣危殆,谗人般矣。」
  1. 大。《孟子·公孙丑上》:「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1.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般〉,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也。」指武王巡狩而祭河岳之诗。本章二句为:「于皇时周,陟其高山。」于,音乌,叹词。皇,大、美 也。时,是、此也。陟,登也。
纵 ( 縱 ) zòng/zǒng
纵 [ zòng ]
  1. 放:~虎归山。~火。
  2. 放任;不拘束:放~。~目四望。~情。~观全局。
  3. 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身。
  4. 即使:~然。~使。~令。
  5. 竖,直,南北的方向,与“”相对:~横交错。~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贯。~深。
  6. 起皱纹:~花(用有皱纹的纸做成的花)。这张纸都~了。
  7. 指连队编制上的“纵队”。
纵 [ zǒng ]
  1. 急遽的样子:“丧事欲其~~尔”。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1.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7.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8.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9.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10.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 量詞:➊ ​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1.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3.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1.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聪明(聰明)cōng míng
(1).视听灵敏。《易·鼎》:“巽而耳目聪明。”《墨子·节用中》:“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髮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 宋 欧阳修 《常州张卿养素堂》诗:“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人有耳目,而见闻有所不及,恒思所以聪明之。” 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孺人今行年七十,聪明强健,无异曩昔。”
(2).谓明察事理。《荀子·王霸》:“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张守节 正义:“聪明,闻见明辩也。”《汉书·赵广汉传论》:“ 广汉 聪明,下不能欺。”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 元 揭傒斯 《与尚书右丞相书》:“伏惟阁下聪明强毅,卓犖弘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神正直而聪明,仙冲虚而清静。”
(3).智力强,天资高。《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 唐 杜甫 《不归》诗:“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縉绅之士讲学会京师者数十人,其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説者,则多推 山阴王君 汝中 。” 清 李渔 《巧团圆·言归》:“多情若共多才迂,不羡聪明但笑痴。” 冰心 《我的邻居》:“我的这几个孩子,也就是她还聪明一点,可惜的是她身体不好。”
(4).指智慧才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但共遣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慾动,不为属託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初, 永真 性蒙钝,及是觉聪明颇开。”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水出高原,悬注而莫之遏也。泉出于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犹童子聪明虽具,而不能自达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生宝 听了,不由人不发暴躁,原来老汉就这样给儿子传授聪明哩!”
(5).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 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聵开聪明。”
(6).特指君主的视听。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行幸》:“如 宇文述 、 虞世基 、 裴藴 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大臣元老,经邦论道,裨补聪明,于何不照。”
(7).犹耳目。《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 孔颖达 疏:“谓不使姦声乱色留停於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也。”《文选·枚乘〈七发〉》:“聪明昡曜,悦怒不平。” 刘良 注:“聪明,耳目也。”
(8).指刺探消息的人。《汉书·韩延寿传》:“ 赵广汉 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訐,一切以为聪明。”  ——《漢語大詞典》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1.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2.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3.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4.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5.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7.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8.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1.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2.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3.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4.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5.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