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溯《周礼·职方氏》,下荐巡狩丰年歌。
汉安元嘉与永寿,东京碑字皆未磨。今人独于此碑惜,谓出中郎重摩挲。
或云会稽考古误,太史郎那中郎过。元常元嘉卒史字,稚圭信否图经讹。
箭筈门閒殿基砌,嘉靖年以粗沙劘。赵崡所以慨作跋,跋与洪赵非一科。
谁知此跋宛在此,叶叶蝇楷如擘窠。椒花舫深尘不到,未展额篆先吟哦。
上溯《周礼·职方氏》,下荐巡狩丰年歌。霸陵新丰地特纪,袁君孙君绩骈罗。
昭卬瞻仰女汝合,鉴亨字更加切嗟。惟初分隶次仲作,王萧之志交相诃。
建初熹平源测委,韩诗郑易谚则那。篆与隶分递相减,初但俯仰无撇波。
华山华亭记樊毅,三碑皆系于光和。建宁之前建初后,篆隶斟酌无偏颇。
镕金屈铁六百字,金精白帝高嵯峨。三峰万古一元气,想见于此旋义娥。
精神融结到此本,二百年前已无多。云驹云雏二东子,墨庄楼中同手摩。
郭髯题曰郭香察,小史递以冻笔呵。装池一艺成故实,方于鲁亦矜丸螺。
松谈阁又翠微阁,山史笔力追隶蝌。孙顾二跋不可见,诸老白发来婆娑。
百年又随江南客,星虹万丈藏烟萝。君今轻装南返北,一本匣抵千金驮。
君精六书胜于郭,尉律不止言虞戈。宜讨本原证文字,昌黎所谓如悬河。
亭林昔亦吉金拟,但稽职司不及他。一碑可以该汉隶,娄机字原较若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上溯 shàng sù
亦作“ 上泝 ”。
(1).逆水上行。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冀灵体之復形,御轻舟而上溯。”《无能子·鱼说》:“雷然一舍之间,河之巨鱼,春则连羣集其下,力而上泝,越其门者则化为龙,於是拏云拽雨焉。” 清 江藩 《河赋》:“上溯其脉,出於 崑山 。”
(2).从现在往上推算。 宋 宋庠 《南臣学士与余通书因成感咏》:“上泝三皇《坟》,旁採百家语。”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满洲跳神仪合于禘祭》:“禘礼上溯远祖,旁及毁庙,与今 满洲 所祀者殊多相似。” 毛泽东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漢語大詞典》
(1).逆水上行。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冀灵体之復形,御轻舟而上溯。”《无能子·鱼说》:“雷然一舍之间,河之巨鱼,春则连羣集其下,力而上泝,越其门者则化为龙,於是拏云拽雨焉。” 清 江藩 《河赋》:“上溯其脉,出於 崑山 。”
(2).从现在往上推算。 宋 宋庠 《南臣学士与余通书因成感咏》:“上泝三皇《坟》,旁採百家语。”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满洲跳神仪合于禘祭》:“禘礼上溯远祖,旁及毁庙,与今 满洲 所祀者殊多相似。” 毛泽东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漢語大詞典》
周礼(周禮)zhōu lǐ
(1). 周 代的礼制。《左传·闵公元年》:“ 鲁 不弃 周 礼,未可动也。”《汉书·文帝纪》“以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 唐 颜师古 注:“此丧制者, 文帝 自率己意创而为之,非有取於 周 礼也。”
(2).礼数周全。 傅朝阳 《方言词释例》“周礼”:“过午再到人家那里,还象个周礼的样吗?” ——《漢語大詞典》
(2).礼数周全。 傅朝阳 《方言词释例》“周礼”:“过午再到人家那里,还象个周礼的样吗?” ——《漢語大詞典》
职方氏(職方氏)zhí fāng shì
周 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 夷 、八 蛮 、七 闽 、九 貉 、五 戎 、六 狄 之人民与其财用、九穀、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汉书·地理志上》:“故《周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之地,辩九州之国。” ——《漢語大詞典》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名-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荐 ( 薦 ) jiàn《國語辭典》
荐 [ jiàn ]
名- 草席。《说文解字·艸部》:「荐,荐席也。」
- 逐水草的、游牧的。《左传·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贵货易土。」
- 屡次、频仍。《左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使乞籴于秦。」《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兵革屡兴,荒馑荐及。」
- 推举。如:「推荐」。同「荐 」。
巡狩 xún shòu
见“ 巡守 ”。 ——《漢語大詞典》
丰年(豐年)fēng nián
丰收之年。《诗·小雅·无羊》:“众维鱼矣,实维丰年。” 唐 张说 《登歌》:“喜黍稷,屡丰年。”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十一:“农家值丰年,乐事日熙熙。” 清 张惠言 《书左仲甫事》:“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