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鸱鸮怀好音,鸿雁托安定。

洪焱祖元代〕《次韵奉酬孟能静见贻之什

公生富贵家,被服同寒俊。一官成一集,诗学源流正。

后生竞传诵,心服非猊敬。岂惟言语工,先后典七郡。

鸱鸮怀好音,鸿雁托安定。纷华剧相攻,不战以道胜。

五十未为老,卧疴谢朝请。世议日以隘,强起宁肯更。

忆昨临新安,味同获亲近。一朝惊送别,桀黠共相庆。

顷余续州乘,特笔纪善政。岁晏客衢城,因风辱佳咏。

清时故将军,吾党大司命。后凋松柏姿,弥烈姜桂性。

彼昏冒宠荣,会有暗鬼侦。相期身后名,永与日星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鸱鸮怀好音鸿雁安定

鸱鸮(鴟鴞)chī xiāo
亦作“ 鴟梟 ”。 鸟名。俗称猫头鹰。常用以比喻贪恶之人。《诗·豳风·鸱鸮》:“鴟鴞鴟鴞,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鴟梟鸣衡扼,犲狼当路衢。” 李善 注:“鴟梟、豺狼,以喻小人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解嘲》:“他奸谋恣行,恨鴟梟恶吻,把凤雏喧憎。”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我们能够大叫,是黄莺便黄莺般叫;是鸱鸮便鸱鸮般叫。”一说,指鹪鹩。又称桃虫鸟。见《诗·豳风·鸱鸮》 王先谦 集疏。《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鴟鴞恤功,爱子及室。” 刘良 注:“鴟鴞,鸟也。言此鸟忧毁其室。”  ——《漢語大詞典》
怀 ( 懷 ) huái《國語辭典》
怀
  1. 「懷 」的異體字。
好音 hào yīn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3).犹言好消息。《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当重谢。”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
喜爱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漢語大詞典》
鸿雁(鴻鴈)hóng yàn
亦作“ 鸿雁 ”。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归》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
(2).《诗·小雅·鸿雁序》:“《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蒲松龄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杨伦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
(3).《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礼记》‘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  ——《漢語大詞典》
托 tuō《國語辭典》

托 [ tuō ]

  1. 用手掌承举。如:「托著茶盘」、「托腮」。《水浒传·第二回》:「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卓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
  2. 用手上下推举。如:「排球一次你可托几下?」
  3. 衬、垫。如:「下面托一层毛毯。」
  4. 陪衬。如:「衬托」、「烘云托月」、「红花虽好,也要有绿叶的烘托。」
  5. 寄托。如:「托儿所」。宋·辛弃疾〈瑞鹤仙·雁霜寒透幕〉词:「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通「托」。
  6. 借故推辞。如:「推托」、「假托」。通「托」。
  7. 依靠。如:「托福」。通「托」。
  1. 承受东西的座子。如:「枪托」、「花托」、「茶托儿」。《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与赵员外众人茶罢,收了盏托。」
  2. 量词。计算真空压力的单位。为英语torr的音译。一毫米水银柱的压力为一托。
  3. 姓。如清代有托津。
安定 ān dìng
(1).使平安稳定;使平静稳定。《书·盘庚中》:“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安定神思。”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卿受遗辅政,有安定社稷之功。”
(2).平静稳定。《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 河 渭 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度,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唐 李德裕 《请授王宰兼行营诸军攻讨使状》:“自闻狂寇侵軼,尚未安定。” 宋 司马光 《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明圣王之诛,不在快志多杀,要欲布陈条理,期於安定而已。” 明 唐顺之 《故礼部左侍郎薛瑄从祀议》:“臣闻众心安定而成俗,俗必有尚,众志鼓舞而成尚,尚必有倡,倡之者始之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一:“ 秦妈妈 一见了 余静 ,心里就安定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