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待宽书下,行看战甲销。
张翥〔元代〕《元日灵台官以初四日己酉时享遂以岁除日受誓于中书乃免朝贺纪诗八韵》
清庙当春享,彤庭放早朝。扈鸣更历正,龙集转寅杓。
瑞日开黄道,卿云映绛霄。八方周象译,九奏舜箫韶。
炉暖香生术,杯红酒泛椒。新符郁垒换,候琯女夷调。
有待宽书下,行看战甲销。衰年今可隐,归老故山樵。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有待 yǒu dài
(1).有所期待;要等待。《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孔颖达 疏:“爱其死以有待也者,此解不争也,言爱死以待明时。”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然而 靖华 的译文,岂真有待于序,此后亦如先前,将默默的有益于 中国 的读者,是无疑的。”如: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2).古代道家哲学用语。谓需要依赖一定的条件。 庄子 认为世俗生活都是有待的,不自由的;而绝对的精神自由则是无待的。《庄子·逍遥游》:“夫 列子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郭象 注:“非风则不得行,斯必有待也,唯无所不乘者无待耳。” 成玄英 疏:“乘风轻举,虽免步行,非风不进,犹有须待……唯当顺万物之性,游变化之涂,而能无所不成者,方尽逍遥之妙致者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常贵无为,每嗤有待。”
(3).佛教语。谓人身须待食物、衣服等资财而生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道安》:“捐米弥觉有待之为烦。” 宋 元照 《行宗记》卷上二:“身名有待,必假资缘。” ——《漢語大詞典》
(2).古代道家哲学用语。谓需要依赖一定的条件。 庄子 认为世俗生活都是有待的,不自由的;而绝对的精神自由则是无待的。《庄子·逍遥游》:“夫 列子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郭象 注:“非风则不得行,斯必有待也,唯无所不乘者无待耳。” 成玄英 疏:“乘风轻举,虽免步行,非风不进,犹有须待……唯当顺万物之性,游变化之涂,而能无所不成者,方尽逍遥之妙致者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常贵无为,每嗤有待。”
(3).佛教语。谓人身须待食物、衣服等资财而生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道安》:“捐米弥觉有待之为烦。” 宋 元照 《行宗记》卷上二:“身名有待,必假资缘。” ——《漢語大詞典》
宽 ( 寬 ) kuān
宽 [ kuān ]
-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广。~阔。~绰。~敞。~度。~旷。~窄。
- 使松缓:~心。~衣。~解。~慰。
- 不严厉,不苛求:~待。~宏。~厚。~松。~容。~恕。~仁。~赦。
- 富裕:~裕。
- 姓。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名-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行看 xíng kàn
(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漢語大詞典》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漢語大詞典》
战甲(戰甲)zhàn jiǎ
古时战士穿的护身甲衣。多以皮革或金属制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前后用兵二十餘年,国中战甲不少解。” 清 孙枝蔚 《乱后登金山有感》诗:“何时销战甲?高枕看 扬州 。” ——《漢語大詞典》
销 ( 銷 ) xiāo
销 [ xiāo ]
- 熔化金属:~金。~毁。
- 去掉:~案。~账。~脏。~魂。~蚀。~声匿迹(形容藏起来,不在公开场合出现)。报~。
- 开支,花费:开~。
- 出卖货物:~售。~路。供~。
- 机器或器物上像钉子的零件:~子。~钉。插~。
- 把机器上的销子或门窗上的插销推上。
- 古同“消”,消散,消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