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揽辔(攬轡)lǎn pèi
亦作“擥轡”。
(1).挽住马韁。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絶无蹊,揽轡止踟蹰。” 唐 张文琮 《蜀道难》诗:“揽轡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诗:“揽轡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轡”。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
(3).见“ 揽轡澄清 ”。 ——《漢語大詞典》
(1).挽住马韁。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絶无蹊,揽轡止踟蹰。” 唐 张文琮 《蜀道难》诗:“揽轡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诗:“揽轡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轡”。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
(3).见“ 揽轡澄清 ”。 ——《漢語大詞典》
威 wēi《國語辭典》
威 [ wēi ]
名- 尊严。如:「威仪」、「威信」、「威严」。《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辽史·卷七四·韩知古传》:「捐弃旗鼓,损威辱国。」
- 权势,能压服别人的力量。如:「发威」、「示威」。《商君书·去彊》:「刑生力,力生彊,彊生威。」《隋书·卷七○·李密传》:「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
- 姓。如清代有威应洪。
- 震慑。如:「声威天下」。《易经·系辞下》:「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 以声势或武力逼迫他人。如:「威胁」、「威吓」。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动-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豸 zhì《國語辭典》
豸 [ zhì ]
名- 爬虫类的总称。《说文解字·豸部》:「豸,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
- 参见「[[獬豸]]」条。
- 办法。《左传·宣公十七年》:「使郤逞其志,庶有豸乎!」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匡时(匡時)kuāng shí
匡正时世;挽救时局。《后汉书·荀淑传论》:“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跡以匡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多才多蓺,道着於匡时;允文允武,功成於纂祀。” 清 顾炎武 《寄李生云霑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诗:“何如 长白山 中寺,莫使匡时雅志违。” 廖仲恺 《幽禁中感赋》诗:“吾生遭不造,芒鞋肆所之;廿载茹酸辛,努力思匡时。” ——《漢語大詞典》
渴望梅 kě wàng méi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载, 魏 军口喝而艰于行走, 曹操 诡称前有梅林,士卒闻之,口齿生津,得以前行。后因以“渴望梅”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词:“搔首踟躕,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参见“ 望梅止渴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