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时走马从东来,扬眉吐气万人开。

孙蕡明代〕《白头吟

妾昔深闺里,风情未尝识。独有如花容,婵娟自怜惜。

愿言嫁得同心人,共驾双飞彩鸾翼。君时走马从东来,扬眉吐气万人开。

当时鸿雁岂无侣,妾独怜君英俊才。一夕误逾垣,从君共君语。

君指松柏枝,岁寒永相许。从君衣锦还故乡,蓬屋萧然但环堵。

相守在贫贱,栖栖还共居。自除花压面,起结青罗襦。

当垆涤器不知耻,迟君他日乘高车。一朝意气题桥柱,偶上金门见明主。

十年词赋发成丝,纵博黄金只如许。才华备供奉,富贵能几何。

文园病消渴,憔悴亦已多。金茎瑞露不得赐,起视云汉空星河。

不谓羁旅馀,向来聘私室。旧好如尘埃,新情若胶漆。

清晨起坐白头吟,哀怨凌天薄云日。哀怨复哀怨,娥眉空自颦。

生来见事晚,怨妾不怨君。投珠掷璧不自惜,晚节末路当何云。

妾已无复言,于君更何道。愿君与新人,欢爱永相保。

莫贪春日兔丝花,亦作秋霜女萝草。妾有青铜镜,蛟螭蟠玉台。

自君一为别,弃置生浮埃。志殊心异不在貌,珠帘绣匣宁劳开。

案上龙唇琴,冰弦冷将绝。悲来试一弹,不觉泪成血。

因君一曲凤求凰,误妾凄凉百年月。浪荡指明月,清光无定时。

君心亦如此,中路岂不移。妾心怀冰霜,凛凛君讵知。

君心傥有能回日,缺月重圆应可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走马东来扬眉吐气万人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走马(走馬)zǒu mǎ
(1).骑马疾走;驰逐。《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 王先谦 集疏:“《玉篇·走部》:‘趣,遽也。《诗》曰:“来朝趣马。”言早且疾也。’知 韩 ‘走’作‘趣’。” 唐 杜甫 《去秋行》:“去秋 涪江 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本犹虑其变也,檥舟三十里外待之。密约云:若事谐,走马相报。” 邓家彦 《狱中感事》诗:“登楼有客非吾故,走马何人傲乃公。”
(2).良马,善走的马。《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尸子》:“买马不论足力,而以白黑为仪,必无走马矣。”《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旦 遣 孙纵之 等前后十餘辈,多齎金宝走马,赂遗 盖主 。” 颜师古 注:“走马,马之善走者。” 孙犁 《风云初记》九:“再不就叫他们备上一匹走马,脚手不沾地,就送你到了 高阳城 。”
(3).指驰马禀报军情或传递文书之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不闻有一人援桴鼓誓众而前者,但日令走马来求赏给,助寇为声势而已。”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 应机 至州,未几,有走马入奏事。”
(4).比喻时间短暂。 元 商衟 《玉抱肚》曲:“更做道走马儿恩情,甚前时聚会,昨宵饮宴,今朝祖送,来日离别。”
(5).比喻匆促;快速。《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十三妹 在 黑风岗 能仁古刹 救了公子的性命,全了 张金凤 的贞节,走马联姻,立刻就把 张金凤 许配公子。” 郁达夫 《雁荡山的秋月》:“我们因为走马游山,前后只有三日工夫好费。还要包括出发和到着的日期在内,所以,许多风景都只能割爱。”
(6).见“ 走马灯 ”。  ——《漢語大詞典》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1. 「從 」的異體字。
东来(东来)
唐 杜甫 秋兴八首 其五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唐 姚合 送洛阳张员外 饯客未归城,东来驺骑迎。
唐 李商隐 关门柳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骈字类编》
扬眉吐气(揚眉吐氣)yáng méi tǔ qì
形容被压抑者一旦得到舒展而快活得意的神情。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 白 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清 李渔 《意中缘·救美》:“回军凯歌声里,隐跃跃带些娇韵,都只为扬眉吐气,有个佳人。” 周恩来 《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今天, 中国 人民站起来了,扬眉吐气了!”  ——《漢語大詞典》
万人(万人)
唐 殷文圭 赠战将 威慑万人长凛凛,礼延群客每谦谦。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宠命尊三老,祥光烛万人。  ——《骈字类编》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