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此图仅存十四幅,唐时旧拓传溪藤。

吴重憙清代〕《唐拓武梁祠画象残册为李一山题

古今以来推画手,椎轮如自东西京。自从齐鲁逮巴蜀,前人箸录垂典型。

元嘉元年武氏石,天水以后蒿莱平。历金元明乃复出,百六二象犹发铏。

此图仅存十四幅,唐时旧拓传溪藤。忆十一龄戊申岁,大梁随宦曾眼经。

越七十载岁戊午,我八十一重开縢。虽经昆焰火不尽,古香古色仍奔腾。

茧理腻若截肪细,麝煤重比沈云崩。国初题自朱查手,《小石帆亭》集大成。

竹垞山舟各七一,尚书梁公八旬盈。雪礓持赠秋盦手,声价直许同连城。

东洲斋两钜制,后有作者难抗衡。惜哉陈王两巨眼,墨缘未得传风镫。

近人重搜获一石,毡蜡昼静闻登登。嗾獒晋主激宣孟,知兴贤母咨王陵。

击磬有心来何蒉,节义杵臼兼程婴。地不爱宝并世出,紫云山色增峥嵘。

我闻文翁高眹张收作石室,帝王圣哲摹画无不精。

至今迹相不得见,孝堂郭巨三十留题名。其余东麟西爪互显露,太尉沛相述叙文清明。

冯绲六玉丁房峙双阙,李翕五瑞渑池尤著名。此图七圣一暴四孝子,俯视他象只如中下乘。

家臧武梁题字如隶释,《小蓬莱阁》注字明珠莹。白楼先生昔赠先阁部,惨遭劫火此竟逃天刑。

李唐至今一千有余载,得见祖本眼福还相矜。昭陵六马道子佛,唐画当时知服膺。

蔡家有邻韩择木,唐隶当时应禀承。复斋款识并入仲安室,衎斋二妙文字今犹馨。

前人歌诗已穷精奥义,贱子附尾钻纸如冻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此图仅存十四溪藤

此图(此图)
杜甫诗皆与此图筋骨同  ——《韵府拾遗 虞韵》
仅存(僅存)jǐn cún
(1).勉强存在。《荀子·强国》:“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史记·张仪列传》:“四战之后, 赵 亡卒数十万, 邯郸 仅存。” 宋 何坦 《西畴常言》:“仅存之国,厉民以自养,而无復有政治也。故其君民相与危寄,惴惴然朝不谋夕矣。”
(2).只存在。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其仅存者,东为漕渠,自州至於东城六十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努力表示那伟大广博的大湖所仅存的一点生意。”  ——《漢語大詞典》
十四
唐 白居易 龙花寺主家小尼 头青眉眼细,十四女沙弥。
元 顾瑛 欸歌二首 其二 锦筝弹尽鸳鸯曲,都在秋风十四弦。  ——《骈字类编》
幅 fú《國語辭典》

幅 [ fú ]

  1. 布帛或纸张的宽度。《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
  2. 泛指宽度。如:「振幅」、「幅员广阔」。
  3. 文章或书画的分量。如:「篇幅」。
  4. 布帛、衣服的边缘。如:「边幅」。《仪礼·丧服》:「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唐·贾公彦·疏:「云衰外削幅者,谓缝之边幅向外,裳内削幅者,亦谓缝之边幅向内。」
  5. 量词。计算图画、布帛等平面物的单位。如:「一幅画」、「三幅挂图」、「她用两幅布做了条床单。」

幅 [ bī ]

  1. 行縢。即绑腿。《广韵·入声·职韵》:「幅,行縢名。」《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唐 táng《國語辭典》

唐 [ táng ]

  1. 朝代名:➊ ​ 传说中帝尧的时代。➋ ​ 参见「唐朝 」条。➌ ​ 参见「[[后唐]]」条。➍ ​ 参见「[[南唐]]」条。
  2. 中国的别称。如:「唐装」、「唐人街」。
  3. 庭院中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4. 姓。如明代有唐顺之。
  1. 广大。《文选·枚乘·七发》:「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2. 参见「[[荒唐]]」条。
  3. 参见「唐突 」条。
  1. 虚、空。如:「功不唐捐」。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1. 过时的,与“”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拓 tuò/tà/zhí《國語辭典》

拓 [ tuò ]

  1. 開展、擴充。如:「開拓」、「拓展」。
  2. 開墾。如:「拓荒」。

拓 [ tà ]

  1. 用紙墨摹印碑刻、銅器、甲骨等。方法是先在物體上蒙上一層薄紙(通常是棉紙或宣紙)​,再用髮束等物,予以拍打,依陰陽紋顯現凹凸紋路,然後上墨,以顯出所欲摹印的文字或圖像。如:「拓印」、「拓本」。通「搨」。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溪藤 xī téng
指 剡溪 纸。 浙江 剡溪 所产的藤制纸最为有名。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苏辙 注:“溪藤, 剡溪 纸也。” 宋 陈与义 《次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韵》之一:“牕间光景晚来新,半幅溪藤万里春。” 宋 陆游 《小园花盛开》诗:“更嗟著句多尘思,惭愧溪藤似截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