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拜恩乾宁曾几时,名马玉带臣受之。

缪祐孙清代〕《观唐昭宗赐钱镠铁券

镂金煌煌字三百,咨尔彭城上柱国。镇海镇东军开府,持节中书太尉职。

媲汉邓骘卫孔悝,褒德策勋视斯敕。有唐吉金经千年,懋典法器稀流传。

重以浩劫遁濩渃,既失复得宁非天。台州诸钱始南宋,守器曰忱贤不憃。

翠华南幸稽乾隆,裒选拜进随云从。天章巍焕锡琳琅,使臣树铭镌嘉颂。

于乎,卢龙万骑潼关走,藩臣跋扈貙枭丑。河朔三镇尤狓猖,不反而反惟怀光。

人臣谋反赐铁券,其辞虽悖非无见。几曾丹心贯日月,必要信誓兼金鍊。

我思昔日唐昭宗,纥干山雀愁穷冬。太师尚父王行瑜,魏王九锡朱全忠。

中原生民成疮痏,节度恣睢玩天子。董昌之辈不足诛,大梁逆祸肘腋起。

郑畋壁垒惊黄巢,处存赴难麾旌旄。晋阳招讨李克用,死遗三矢忠肝昭。

矧此勇慑钱塘潮,诛昌定頵精兵饶。河山带砺铭勋高,胡弗驱马入淮汴。

朱三之颅力可断,胡弗连兵杨行密,斫头穿眼仇奚益?

乘乱独为割据谋,毋乃鼠窃兼狗偷。可怜江东一罗隐,曲讽勤王志悲悯。

拜恩乾宁曾几时,名马玉带臣受之。虽云屈节完江表,得勿惭对沙陀儿。

吁嗟乎,取以为式号虓虎,不学无术笑洪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拜恩几时名马玉带

拜恩 bài ēn
拜谢恩赐。《北史·王晞传》:“ 晞 言於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 明 高攀龙 《薛文清公传》:“先生正色曰:‘安有受官公朝,而拜恩私门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总裁永乐大典》:“上赐宴赏,拜恩者百四十七人。”  ——《漢語大詞典》
乾 qián/gān《國語辭典》

乾 [ qián ]

  1. 《易經》卦名:➊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天、陽等之義。➋ ​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之義。
  2. 姓。如唐代有乾彥思。
  1. 陽剛的、男性的。如:「乾造」、「乾宅」。《易經·繫辭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 [ gān ]

  1. 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與「溼」相對。如:「乾柴」、「乾毛巾」。
  2. 枯竭。如:「外強中乾」。
  3. 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4. 結拜認來的親屬關係。如:「乾媽」、「乾爹」。
  1.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餅乾」、「牛肉乾」、「鹹菜乾」。
  1. 變乾燥。如:「油漆未乾」。
  2. 竭盡、乾涸。如:「乾杯」。《山海經·北山經》:「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乾而夏流。」
  3. 怠慢、置之不理。《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
  1. 沒有剩餘。如:「他把人家的積蓄都榨乾了。」
  2. 徒然、白白的。如:「乾等」、「乾瞪眼」。《紅樓夢·第一二回》:「熱鍋上螞蟻一般,只是乾轉。」
  3. 表面的、形式的。如:「乾笑」。《水滸傳·第二五回》:「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1.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几时(幾時)jǐ shí
(1).多少时候。 汉武帝 《秋风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水浒传》第四四回:“ 杨林 问道:‘二位兄弟在此聚义几时了?’”
(2).指不长的一段时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童对 赵县君 ﹞説:‘他这几时只在下处,再不到外边去。’” 清 李渔 《凰求凤·酸报》:“这等説起来,又有几时躭搁了。”
(3).什么时候。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宋 苏轼 《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西游记》第八回:“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  ——《漢語大詞典》
名马(名馬)míng mǎ
名贵的马。《后汉书·循吏传序》:“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魏书·契丹传》:“以其名马文皮入献天府,遂求为帝。” 唐 王起 《朔方献千里马赋》:“駜彼名马,产兹玄朔。”  ——《漢語大詞典》
玉带(玉帶)yù dài
(1).饰玉的腰带。古代贵官所用。古代贵妇亦用之。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采画赋》:“命幸得为綵扇兮,出入玉带与綺绅。” 唐 韩愈 《示儿》诗:“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低,玉带悬金鱼。”《宋史·舆服志五》:“ 太平兴国 七年正月,翰林学士承旨 李昉 等奏曰:‘奉詔详定车服制度,请从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 宋 苏轼 《临江仙·龙丘子自洛之蜀》词:“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镜花缘》第三三回:“又有许多宫娥捧着凤冠霞帔,玉带蟒衫,并裙裤簪环首饰之类。”
(2).芍药品名。花色纯白。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文渊阁芍药》:“ 宣庙 幸 文渊阁 ,命於阁右筑石臺,植澹红芍药一本。 景泰 初,增植二本,左纯白,右深红。后学士 李贤 命之以美名:曰‘醉仙颜’,澹红也;曰‘玉带’,纯白也;曰‘宫锦红’,深红也。与众赋诗,曰《玉堂赏花集》。”  ——《漢語大詞典》
臣 chén《國語辭典》

臣 [ chén ]

  1. 俘虏、奴隶。《书经·费誓》:「臣妾逋逃。」汉·孔安国·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礼记·少仪》:「臣则左之。」汉·郑玄·注:「臣,谓囚俘。」
  2. 君王时代的官吏。《论语·八佾》:「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礼记·礼运》:「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3. 古人对君、父或一般人的自谦之词。《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4. 姓。如汉代有臣综。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服从。如:「臣服」。《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2. 统率、使之服从而为臣。《左传·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战国策·秦策四》:「兵甲之强,壹毁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受 shòu《國語辭典》

受 [ shòu ]

  1. 收得、接获。如:「受到优待」、「受之有愧」。唐·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2. 容纳、容忍。如:「承受」、「受不了」。《易经·咸卦·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3. 被、遭到。如:「受挫」、「受冻」、「受批评」、「受惊吓」。
  1. 中、适合。如:「他说的话很受听。」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