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家事区区尔,能劳长者知。

严嵩明代〕《奉答符少参先生见贺生男之什 其一

今旦启茅宇,把酒对花枝。门见弧悬日,堂开履满时。

主人洗愁病,野客同襟期。家事区区尔,能劳长者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家事区区长者

家事 jiā shì
(1).古代指大夫家族内部的事务,后渐渐用以泛指家庭事务。《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子木 问於 赵孟 曰:‘ 范武子 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於鬼神无愧辞。’”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遭太夫人忧,苫草坟塋,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於丧礼。年十有五,始干家事。”《红楼梦》第八四回:“必要女婿过门,赘在他家,给他料理些家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 乐华 除每日帮母亲料理家事外,只用书册消遣。”
(2).家庭情况;家境。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球 乃迹访其家事,先世曾伐大树,得蛇杀之,女便病。” 清 李渔 《奈何天·媒欺》:“我也闻得 荆州 城里有个姓 闕 的富家,这等看起来,家事定是好的,不消查问得了。”《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惜春 早已听见,急忙坐起,説:‘你们两个人好啊!见我们家事差了,就不来!’”
(3).家产;家业。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我小娘子即 霍 王女也,家事破散,失身於人。”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今有 周公 ,他的大官人二十一岁了,他家事又富,女壻又生的俊,我特来与你家姐姐説这门亲事。”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小子虽然不肖,也是个纳粟的前程,家事虽然不多,也将就有一二十万。”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 桃叶妈 发现他是个无底洞,便把家事从他手里要过来,她真是个有十八道锁的铁柜子, 大木匠 很难从她手里讨到一毛钱。”
(4).家什,器具。 宋 道山先生 《道山清话》:“ 章子厚 与 苏子瞻 少为莫逆交,一日, 子厚 坦腹而卧,适 子瞻 自外来,摩其腹以问 子瞻 曰:‘公道此中何所有?’ 子瞻 曰:‘都是谋反底家事。’ 子厚 大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防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餘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朱子语类》卷七九:“且如而今人,其父打碎了箇人一件家事,其子买来填还,此岂是显父之过?”  ——《漢語大詞典》
区区(區區)qū qū
(1).小;少。形容微不足道。《左传·襄公十七年》:“ 宋国 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司马仲达书》:“今贼徒欲保 江 表之城,守区区之 吴 尔,无有争雄於宇内、角胜於中原之志也。”《旧唐书·张镐传》:“臣闻天子修福,要在安养含生,靖一风化,未闻区区僧教,以致太平。” 张天翼 《春风》:“区区六毛钱,就值得这样天天来讨!”
(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昔 范蠡 不殉 会稽 之耻, 曹沫 不死三败之辱,卒復 勾践 之讎,报 鲁国 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清 黄生 《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耳。”
(3).引申谓真情挚意。《玉台新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 宋 苏轼 《与陈公密书》之一:“即造宇下,一吐区区,预深欣跃。”
(4).形容一心一意。 宋 梅尧臣 《金陵有美堂》诗:“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清 唐孙华 《有客》诗:“勿如南郡生,区区慕上京。”
(5).自得貌。《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吕氏春秋·务大》:“燕爵争善处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 高诱 注:“区区,得志貌也。”
(6).拘泥,局限。《汉书·杨王孙传》:“且《孝经》曰‘为之棺槨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 晋 葛洪 《抱朴子·百家》:“狭见之徒,区区执一。”《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岂亦效书生,区区於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六》:“所谓下者,则谓凡学为君子者,便须立志於高明广大之域……而不区区向一事求精、一行求至也。”
(7).愚拙;凡庸。《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隋书·来护儿传》:“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8).自称的谦词。《后汉书·窦融传》:“区区所献,唯将军省焉。” 宋 李纲 《象州答吴元中书》:“区区自过 象郡 ,颇觉为嵐气所中,饮食多呕。”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在下是当官媒婆……歷科状元爷,那一箇不娶小奶奶,都是区区做媒。” 郭沫若 《创造十年》八:“那帖子上的第一名是 胡适 ,第二名便是区区。”
(9).指国家。《新唐书·李揆常衮赵憬等传赞》:“昔 齐桓 、 秦坚 任 管仲 、 王猛 ,兴区区,霸天下。”
(10).谓奔走尽力。区,通“ 驱 ”。《汉书·窦田灌韩传论》:“兇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区区其间,恶能救斯败哉!” 南唐 伍乔 《林居喜崔三博远至》诗:“几日区区在远程,晚烟林径喜相迎。”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一自做朝臣,区区受苦辛。”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 汉 氏以来,羣儒区区。六经之道,虽闢而芜。”
(11).匆忙;急忙。区,通“ 驱 ”。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之八:“自去春初到 维扬 ,……自后区区不觉踰岁。”《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虞翻 冷笑曰:‘军败于 当阳 ,计穷于 夏口 ,区区求救於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弯曲,曲折。区,通“ 句 ”。 唐 罗隐 《秦中富人》诗:“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  ——《漢語大詞典》
尔 ( 爾 ) ěr
尔 [ ěr ]
  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2. 如此:偶~。不过~~。
  3. 那,其(指时间):~时。~后。
  4. 而已,罢了(亦作“”):“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5. 词尾,相当于“”、“”:卓~。率~(轻易地)。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劳 ( 勞 ) láo
劳 [ láo ]
  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动。~力。~逸。功~(功业,成绩)。按~分配。
  2. 辛苦,辛勤:~苦。~顿(劳累困顿)。~瘁(劳累病苦)。~碌(事情多而辛苦)。~心。疲~。烦~。任~任怨。
  3. 劳动者的简称:~工(旧时指工人)。~资。
  4. 用力:~苦功高。勤~。徒~无功。
  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军(慰劳军队)。
  6. 姓。
长者(長者)zhǎng zhě
(1).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后汉书·马援传》:“﹝ 援 ﹞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 三辅 长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观听。”《隋书·刘炫传》:“昔在幼弱,乐参长者。” 巴金 《秋》二十:“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你不知道,还敢诽谤长者!”
(2).指显贵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下》:“刑餘之人,何事乃敢乞饮长者?”《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 ﹞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及 吴 诸 顾 陆 ,旧族长者,世有高位。”《水浒传》第六十回:“他( 卢俊义 ),是 北京 大名府 第一等长者,如何能够得他来落草?”
(3).指德高望重的人。《韩非子·诡使》:“重厚自尊谓之长者。”《史记·项羽本纪》:“ 陈婴 者,故 东阳 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汉 班彪 《王命论》:“ 汉王 长者,必得天下。” 清 钱谦益 《祖璇先赠通议大夫》:“慷慨有丈夫之风,孝谨修长者之行。”
(4).指豪侠。《后汉书·马援传》:“ 王氏 ,废姓也。 子石 当屏居自守,而反游京师长者,用气自行,多所陵折,其必败也。” 李贤 注:“长者,谓豪侠者也。”
(5).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有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姥曰:‘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水浒传》第七二回:“夙世有缘,今夕相遇二君,草草杯盘,以奉长者。”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