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释子温宋代〕《题葡萄图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修心未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明月清风夕阳秋色庾公楼

明月清风(明月清風)míng yuè qīng fēng
犹清风明月。比喻超尘脱俗的悠闲生活。 明 沈采 《千金记·遇仙》:“恋功名水上鸥,俏芒鞋尘内走,怎如明月清风随地有,到头来消受。”  ——《漢語大詞典》
宗 zōng《國語辭典》

宗 [ zōng ]

  1. 祖庙。《左传·成公三年》:「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
  2. 祖先。如:「列祖列宗」、「祖宗」。
  3. 家族。《左传·僖公五年》:「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4. 根本、主旨。《国语·晋语四》:「礼宾矜穷,礼之宗也。」《老子·第四章》:「渊兮似 万物之宗。」
  5. 派别。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
  6.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7. 量词。计算交易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一宗买卖」、「数宗公文」。《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方六老爷拿手一宗一宗的指著说与他听。」
  8. 姓。如宋代有宗泽。
  1. 尊崇、效法。《诗经·大雅·公刘》:「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崇虽起勇力而为众所宗,然不知书数。」
  1. 同姓的。如:「宗兄」、「宗弟」。
  2. 主要的。如:「宗旨」。
炳 bǐng《國語辭典》

炳 [ bǐng ]

  1. 显著、光明。如:「功业彪炳」。《易经·革卦·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文选·班固·宝鼎诗》:「宝鼎见兮色纷缊,焕其炳兮被龙文。」
  1. 明白。《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三乘佛家滞义,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
  1. 持拿、执握。《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文选·谢惠连·雪赋》:「燎薰𬬻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通「秉」。
社 shè《國語辭典》

社 [ shè ]

  1. 传说中的土地神。《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2. 祭土地神的地方。《左传·昭公十七年》:「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
  3. 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如:「春社」、「秋社」。
  4. 祭土地神的典礼。《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公如齐观社,非礼也。」
  5. 为工作、生活或共同目标结合成的组织、团体。如:「报社」、「通讯社」、「合作社」、「学社」。
  6. 姓。如元代有社佑。
  1. 祭祀土地神。《书经·召诰》:「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夕阳(夕陽)xī yáng
(1).指山的西面。《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 豳 居允荒。” 毛 传:“山西曰夕阳。”《释名·释山》:“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阳。 晋 庾阐 《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 戚叩落亚 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李周翰 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 唐 杜甫 《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唐 白居易 《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漢語大詞典》
秋色 qiū sè
(1).秋日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悽愴,松声断絶,百年几何,归于此别。”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支凝夜紫。”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三:“秋色从西来,风物自凄紧。” 峻青 《秋色赋》:“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2).与秋时相应的颜色。指白色。《太平御览》卷二四引《礼记·月令》“立秋之日……天子居总章左个,乘白骆”注:“乘白骆,从秋色也。”  ——《漢語大詞典》
庾公楼(庾公樓)yǔ gōng lóu
即庾楼。 清 赵翼 《庾楼》诗:“危栏瞰天地,千载 庾公楼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