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儿女半强葆,啼饥不断声。

屈大均清代〕《老矣

儿女半强葆,啼饥不断声。贫令慈孝损,愁觉死生轻。

旧叶当春落,新花向腊荣。时乎那可再,老矣泪空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儿女半强啼饥不断

儿女(兒女)ér nǚ
(1).子女。《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老舍 《茶馆》第一幕:“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
(2).指青年男女。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饌,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 初愕然。”
(4).妇人;女子。《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汉阳 阎忠 异之”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 韩信 ﹞拒 蒯通 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毛泽东 《为女民兵题照》诗:“ 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漢語大詞典》
半强
彊同后汉书律历志六日律七寸小分一半强历宋书历志见一辰下 宋史律历志各如阴阳定法而一为食之大分不尽退除为小分半已上为半强半以下为半弱命大分以十为限得日食之分  ——《骈字类编》
葆 bǎo《國語辭典》

葆 [ bǎo ]

  1. 丛生的草。《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燕剌王刘旦传》:「当此之时,头如蓬葆。」唐·颜师古·注:「草丛生曰:『葆』。」
  2. 鼓上的装饰物。《三国演义·第四九回》:「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
  3. 通「堡」。《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
  4. 姓。如明代有葆光先。
  1. 隐藏、掩蔽。《管子·水地》:「故其民谄谀葆诈,巧佞而好利。」
  2. 守。《墨子·非攻》:「济三江五湖,而葆之会稽。」通「保」。
  3. 保持。通「保」。参见「葆真 」条。
啼饥(啼饑)tí jī
因饥饿而号哭。 苏曼殊 《海哥美尔氏名画赞》:“此劳动者同盟罢工时,室人顦顇,幼子啼饥之状也。”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啼饥的猫头鹰也没有,吠月的犬声也没有。”参见“ 啼饥号寒 ”。  ——《漢語大詞典》
不断(不斷)bù duàn
(1).割不开。《韩非子·内储说下》:“援礪砥刀,利犹干将也,切肉,肉断而髮不断。”
(2).不绝;接连。《隋书·北狄传·突厥》:“重叠亲旧,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不断。” 宋 楼锷 《浣溪沙·双桧堂》词:“夏半阳乌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 梁斌 《红旗谱》十六:“‘五月鲜儿’桃子熟了,不断地有小贩来趸。”
(3).不果决;不果断。《韩非子·有度》:“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后汉书·宦者传论》:“ 竇武 、 何进 ,位崇戚近,乘九服以嚣怨,协羣英之埶力,而以疑留不断,至於殄败。”《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袁公 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东周列国志》第七回:“﹝ 鲁侯 ﹞乃告以让位,激成弑逆之恶,岂非优柔不断,自取其祸!”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