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瓶乏粟愧侏儒,拥膝高歌小天地。
长安静寄者,非隐亦非吏。床上书连阶下苔,门径萧萧无客至。
空瓶乏粟愧侏儒,拥膝高歌小天地。待诏金门笑岁星,相逢谁氏眼偏青。
王君王君好气岸,天花落笔纷淩乱。社中新创白雪坛,酒后频投青玉案。
自从结社叠赓酬,洛阳纸价如琳球。岂直都人竞传写,绝国已许千金求。
一时意气横今古,郢曲巴声安足数。科危持却曹刘墙,复构云梯攻李杜。
正叹知音和者稀,君今请急又东归。诗筒入袖随行橐,别泪临河洒客衣。
云来亭下波涛远,月明濯足沧溟晚。得句应翻鲛室珠,霞飘锦字群龙趋。
阳春有意怜同调,时寄高文一起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瓶 píng《國語辭典》
瓶 [ píng ]
名- 古代指比缶小的取水或装食物的容器。《诗经·小雅·蓼莪》:「瓶之罄矣,惟罍之耻。」唐·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 泛指颈长、腹大的容器。可装水、酒或其他液体。一般为瓷或玻璃制品。如:「花瓶」、「酒瓶」。宋·许棐〈泥孩儿〉诗:「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
- 量词。计算瓶装物的单位。如:「一瓶绍兴酒」、「两瓶啤酒」。
- 姓。如汉代有瓶丘聚。
乏 fá《國語辭典》
乏 [ fá ]
动- 欠缺。如:「乏味」、「缺乏」。唐·刘叉〈雪车〉诗:「远戍久乏粮,太仓谁为运红粟?」
- 没有。如:「乏人问津」、「回天乏术」。
- 贫穷。如:「贫乏」。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昔禹水汤旱,百姓匮乏。」
- 疲劳。如:「疲乏」、「困乏」、「人困马乏」。
粟 sù《國語辭典》
粟 [ sù ]
名- 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叶似玉蜀黍而较狭长。花小而密,呈圆锥花序。果实为粒状,黄色,可食。为北方粮食之大宗。俗称为「小米」。
- 谷实的总称。《淮南子·诠言》:「量粟而舂,数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治国。」
- 俸禄。《史记·卷六一·伯夷传》:「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 皮肤遇寒时在表面所起的小颗粒。宋·苏轼〈雪后书北台〉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俗称为「鸡皮疙瘩」。
- 姓。如汉代有粟举。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動-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 羞慚。如:「面有愧色」。
侏儒 zhū rú
(1).身材异常短小者;矮子。《礼记·王制》:“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郑玄 注:“侏儒,短人也。”《国语·晋语四》:“僬侥不可使举,侏儒不可使援。”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侏儒之手不足以倾 嵩华 ,焦侥之脛不足以测沧海。” 清 钱谦益 《竺璠禅师塔铭》:“师少于余六岁,短小类侏儒。” 王西彦 《乡下朋友》:“最为难的,就是两个瘦小如侏儒的挑夫,肩上压着使扁担微微呻吟的重担,却健步如飞。”
(2).形容个子矮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 金 人见貌陋而侏儒,不知为守臣,乃令荷担, 孝忠 乘间奔 西陵 。”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邱的笃》:“有诸生 邱 某者,形体侏儒,人称之为 邱的篤 。” 阿英 《明朝的笑话》二三:“ 奉化 应方伯 ,在京与试,成绩很优;因为貌颇侏儒,未能列选。”
(3).借指未成年人。 扬雄 《太玄·童》“次七脩侏侏,比于朱儒” 晋 范望 注:“朱儒,未成人也。七虽长大而不学道,侏侏然若未成之人也。故以侏儒为諭焉。”
(4).形容人因未成年而个子矮。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蔡 年少侏儒,公俟其来,于厅事特设高脚椅子。”《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汝乃黄口侏儒小儿,国人无眼,命汝为相,擅敢乱开大口!”
(5).古代权贵好以侏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侏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管子·小匡》:“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史记·滑稽列传》:“ 优旃 者, 秦 倡侏儒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俳优侏儒, 狄鞮 之倡,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白须老臣的讲道,矮胖侏儒的打诨,王是早已听厌的了。”
(6).借指以迎合统治者而取宠的人。 清 汪懋麟 《送余中丞》诗之二:“自媿侏儒共比肩,何当青眼向人偏。” 刘国钧 《并游侠行》诗:“生世幸逢 唐 与 虞 ,安用齷齪同侏儒。”
(7).《汉书·东方朔传》载, 东方朔 不满意自己的地位和待遇,对 汉武帝 说:“朱儒长三尺餘,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 朔 长九尺餘,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后以此典表示不满于不公正的待遇。 唐 罗隐 《寄侯博士》诗:“侏儒亦何有,饱食向 长安 。” 金 元好问 《解剑行》:“ 长安 侏儒饱欲死,万古不解天公心。”
(8).指梁上短柱。 唐 韩愈 《进学解》:“欂櫨侏儒。”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三:“侏儒,短人也。而梁上短柱亦曰侏儒。”
(9).即蜘蛛。《方言》第十一:“鼅鼄……自 关 而东, 赵 魏 之郊,谓之鼅鼄,或谓之蠾蝓。蠾蝓者,侏儒语之转也。” ——《漢語大詞典》
(2).形容个子矮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 金 人见貌陋而侏儒,不知为守臣,乃令荷担, 孝忠 乘间奔 西陵 。”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邱的笃》:“有诸生 邱 某者,形体侏儒,人称之为 邱的篤 。” 阿英 《明朝的笑话》二三:“ 奉化 应方伯 ,在京与试,成绩很优;因为貌颇侏儒,未能列选。”
(3).借指未成年人。 扬雄 《太玄·童》“次七脩侏侏,比于朱儒” 晋 范望 注:“朱儒,未成人也。七虽长大而不学道,侏侏然若未成之人也。故以侏儒为諭焉。”
(4).形容人因未成年而个子矮。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蔡 年少侏儒,公俟其来,于厅事特设高脚椅子。”《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汝乃黄口侏儒小儿,国人无眼,命汝为相,擅敢乱开大口!”
(5).古代权贵好以侏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侏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管子·小匡》:“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史记·滑稽列传》:“ 优旃 者, 秦 倡侏儒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俳优侏儒, 狄鞮 之倡,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白须老臣的讲道,矮胖侏儒的打诨,王是早已听厌的了。”
(6).借指以迎合统治者而取宠的人。 清 汪懋麟 《送余中丞》诗之二:“自媿侏儒共比肩,何当青眼向人偏。” 刘国钧 《并游侠行》诗:“生世幸逢 唐 与 虞 ,安用齷齪同侏儒。”
(7).《汉书·东方朔传》载, 东方朔 不满意自己的地位和待遇,对 汉武帝 说:“朱儒长三尺餘,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 朔 长九尺餘,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后以此典表示不满于不公正的待遇。 唐 罗隐 《寄侯博士》诗:“侏儒亦何有,饱食向 长安 。” 金 元好问 《解剑行》:“ 长安 侏儒饱欲死,万古不解天公心。”
(8).指梁上短柱。 唐 韩愈 《进学解》:“欂櫨侏儒。”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三:“侏儒,短人也。而梁上短柱亦曰侏儒。”
(9).即蜘蛛。《方言》第十一:“鼅鼄……自 关 而东, 赵 魏 之郊,谓之鼅鼄,或谓之蠾蝓。蠾蝓者,侏儒语之转也。” ——《漢語大詞典》
拥膝(擁膝)yōng xī
抱膝。《三国志·魏志·高柔传》“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柔 既处法平允,又夙夜匪懈,至拥膝抱文书而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籍 往观,见其人拥膝巖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 唐 骆宾王 《夏日夜忆张二诗》:“伏枕忧思深,拥膝独长吟。” ——《漢語大詞典》
高歌 gāo gē
(1).高声歌吟。 汉 枚乘 《七发》:“高歌陈唱,万岁无斁。” 唐 许浑 《秋思》诗:“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明 刘基 《过秦楼》词:“且高歌对酒,趁取韶华未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如谓《桑中》一篇,有渎圣明,则各本《诗经》,均存而不废,能受于庭下,吟于堂上,独不得高歌于大庭广众之中乎。”
(2).放声高唱的歌曲。 明 申涵光 《寓金陵柬诸知己》诗:“颜热听高歌,歌终带涕泗。” 李洪程 《放歌太行山水间》:“ 太行山 回应起雄壮的高歌。” ——《漢語大詞典》
(2).放声高唱的歌曲。 明 申涵光 《寓金陵柬诸知己》诗:“颜热听高歌,歌终带涕泗。” 李洪程 《放歌太行山水间》:“ 太行山 回应起雄壮的高歌。” ——《漢語大詞典》
小天地 xiǎo tiān dì
个人生活或工作的环境。 茅盾 《一个够程度的人》:“人人都忙着她或他自己小天地内的大事。”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安适的小天地,正合我的意,正能寄托我彷徨的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