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发与子返归辙,五湖眺览携筇高上龙峰头。
王绳曾〔清代〕《深秋塞外怀于根楚中却寄》
征雁嘹唳高秋,楚天极望云悠悠。君非落帆鹦鹉洲,定应载酒黄鹤楼。
楼前江水荡胸臆,天外横岳明双眸。忆昨蓟门雪,数里阻道周。
闻子忽南行,惝恍心神愁。短歌遗我告我别,读之涕泗交横流。
何事燃灵犀,深渊照潜虬。何用铸古鼎,魍魉穷雕搜。
凤凰翔兮足千仞,好凭百鸟鸣喧啾。直道而行总乖隔,惟有江山风月囊中收。
策杖重寻苏李迹,高吟怀古遥相酬。以我鹪栖林,又如鱼中钩。
霜寒白草折古塞,沙昏牧马嘶荒丘。洞庭始波木叶脱,子境有此凄凉不?
如何同心侣,睽阻生离忧。仲宣苦依人,长卿亦倦游。
冀骏途穷长坂蹶,湘瑟声杳空江浮。平生志气向谁尽,黄金掷牝将何求?
终发与子返归辙,五湖眺览携筇高上龙峰头。仰天相视一啸,万壑欲动见飕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 人死:临~。送~。
-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 姓。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 放,射:~射。百~百中。焕~。
-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 散开,分散:~散。
-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 打开,揭露:~现。~掘。
- 产生,出现:~生。~愤。奋~。
-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 显现,显出:~病。~抖。~憷。
- 开始动作:~动。
-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返 fǎn《國語辭典》
返 [ fǎn ]
动- 回来。如:「流连忘返」、「去而复返」。唐·楼颖〈西施石〉诗:「一去姑苏不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 归还。晋·干宝《搜神记·卷四》:「俟汝至石头城,返汝簪。」《聊斋志异·卷九·乔女》:「宰按之,果真,穷治诸无赖,尽返所取。」
- 折回。如:「回光返照」。
- 更换。《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孔子烈然,返瑟而弦。」
归辙(歸轍)guī zhé
指归车。谓驱车返归。 唐 丘丹 《经湛长史草堂》诗:“余即江海人,归辙青山曲。” ——《漢語大詞典》
五湖 wǔ hú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漢語大詞典》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漢語大詞典》
眺览(眺覽)tiào lǎn
纵目观赏。 隋 薛道衡 《从驾天池应诏》诗:“八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 清 戴名世 《游烂柯山记》:“遂復下至亭上,眺览良久不忍去。”《红楼梦》第十八回:“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眺览徘徊。” ——《漢語大詞典》
携筇(携筇)
范成大诗低花妨□小携筇 ——《韵府拾遗 冬韵》
高上 gāo shàng
(1).谓身份地位高。《荀子·非十二子》:“高上尊贵,不以骄人。” 杨倞 注:“在贵位不骄人。”
(2).志高气昂貌。《北史·张彝传》:“ 彝 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3).崇尚。《汉书·地理志下》:“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漢語大詞典》
(2).志高气昂貌。《北史·张彝传》:“ 彝 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3).崇尚。《汉书·地理志下》:“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漢語大詞典》
龙 ( 龍 ) lóng
龙 [ lóng ]
-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
-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
-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
- 姓。
峰头 fēng tóu
1.亦作\"峰头\"。
2.峰顶。 ——《漢語大詞典》
2.峰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