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副-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爱 ( 愛 ) ài
爱 [ ài ]
-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 容易:铁~生锈。
-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春山 chūn shān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维 《鸟鸣涧》诗:“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处处子规声。”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隐 《代董秀才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园 《后南柯·释酗》:“问何时消除芥蔕,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 大兴 、 宛平 县令设案於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漢語大詞典》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隐 《代董秀才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园 《后南柯·释酗》:“问何时消除芥蔕,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 大兴 、 宛平 县令设案於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漢語大詞典》
缥缈(縹緲)piāo miǎo
亦作“ 縹眇 ”。亦作“ 縹渺 ”。
(1).高远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羣仙縹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縹眇,远视之貌。”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縹渺孤鸿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縹緲,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緜,见游丝之縈烟。” 宋 陈允平 《垂杨》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倖,随波縹緲。” 元 许有壬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
(3).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譻譻嫋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縹緲,直入云霄。”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宫商縹緲。”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
(4).虚浮;渺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縹緲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説。”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縹緲。”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5).峰名。 清 吴伟业 《缥渺峰》诗:“兹峯非云高,高与众山别,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 縹緲 为险絶。”注:“ 縹緲峯 : 顾野王 《舆地志》:‘ 縹緲峯 , 洞庭 之最高者。’ 卢熊 《苏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为 縹緲峯 。’” ——《漢語大詞典》
(1).高远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羣仙縹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縹眇,远视之貌。”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縹渺孤鸿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縹緲,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緜,见游丝之縈烟。” 宋 陈允平 《垂杨》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倖,随波縹緲。” 元 许有壬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
(3).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譻譻嫋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縹緲,直入云霄。”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宫商縹緲。”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
(4).虚浮;渺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縹緲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説。”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縹緲。”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5).峰名。 清 吴伟业 《缥渺峰》诗:“兹峯非云高,高与众山别,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 縹緲 为险絶。”注:“ 縹緲峯 : 顾野王 《舆地志》:‘ 縹緲峯 , 洞庭 之最高者。’ 卢熊 《苏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为 縹緲峯 。’”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横 ( 橫 ) héng/hèng
横 [ héng ]
-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妆 ( 妝 ) zhuāng
妆 [ zhuāng ]
- 修饰、打扮:化~。~饰。~点。
- 供打扮用的物品,演员的衣装服饰:上~。卸~。
- 女子出嫁时陪送的衣物:嫁~。
- 修饰,打扮的式样:时~。古~。
一带(一帶)yí dài
(1).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象一条带子。 唐 冷朝阳 《登灵善寺塔》诗:“ 华岳 三峯小, 黄河 一带长。”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孔明 教把船隻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清 黄宗羲 《留别海昌同学序》:“诸子与某相隔一带水耳。”
(2).泛指某一地区或其附近。 宋 张载 《泾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窃见古 渭州 一带,生熟蕃户,据地数百里,兵数十万,土壤肥沃,本 汉 唐 名郡。”《元史·世祖纪一》:“率 蒙古 、 汉 军驻 燕京 近郊、 太行 一带,东至 平滦 ,西控 关陕 。”《儒林外史》第一回:“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蒋介石 还有六十个师位于江南一带,他们仍在准备作战。”
(3).表数量。用于象带子样的物件。《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看那从嫁 锦儿 时,脊背后披着一带头髮,一双眼插将上去,脖项上血污着。”《元史·舆服志二》:“龙头竿绣氅,竿如戟,无钩,下有小横木,刻龙头,垂朱緑盖,每角缀珠佩一带,带末有金铜铃。”
(4).表数量。用于景物或景色。 唐 羊士谔 《泛舟入后溪》诗:“两餘芳草静沙尘,水緑滩平一带春。” 明 梵琦 《怀净土》诗:“一带云山一草堂,一瓶浄水一炉香。”《儒林外史》第一回:“湖边一带緑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现时我就在云里。飞机正越过一带大山,飞的极高,腾到云彩上头去。”
(5).表数量。用于成排的门或建筑物等。《水浒传》第六八回:“只听得排门一带都倒,正不知多少人抢将入来。”《荡寇志》第七一回:“又只见密密层层,成千成万无数的帐房,一带一带的鱼鳞也似比著。”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桥下为 盘龙江 之支流,岸边有石栏杆环护,向左绕去,隐没于左手一带黄色围墙之后。”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某一地区或其附近。 宋 张载 《泾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窃见古 渭州 一带,生熟蕃户,据地数百里,兵数十万,土壤肥沃,本 汉 唐 名郡。”《元史·世祖纪一》:“率 蒙古 、 汉 军驻 燕京 近郊、 太行 一带,东至 平滦 ,西控 关陕 。”《儒林外史》第一回:“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蒋介石 还有六十个师位于江南一带,他们仍在准备作战。”
(3).表数量。用于象带子样的物件。《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看那从嫁 锦儿 时,脊背后披着一带头髮,一双眼插将上去,脖项上血污着。”《元史·舆服志二》:“龙头竿绣氅,竿如戟,无钩,下有小横木,刻龙头,垂朱緑盖,每角缀珠佩一带,带末有金铜铃。”
(4).表数量。用于景物或景色。 唐 羊士谔 《泛舟入后溪》诗:“两餘芳草静沙尘,水緑滩平一带春。” 明 梵琦 《怀净土》诗:“一带云山一草堂,一瓶浄水一炉香。”《儒林外史》第一回:“湖边一带緑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现时我就在云里。飞机正越过一带大山,飞的极高,腾到云彩上头去。”
(5).表数量。用于成排的门或建筑物等。《水浒传》第六八回:“只听得排门一带都倒,正不知多少人抢将入来。”《荡寇志》第七一回:“又只见密密层层,成千成万无数的帐房,一带一带的鱼鳞也似比著。”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桥下为 盘龙江 之支流,岸边有石栏杆环护,向左绕去,隐没于左手一带黄色围墙之后。” ——《漢語大詞典》
浅 ( 淺 ) qiǎn/jiān
浅 [ qiǎn ]
-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深”相对:深~。~滩。~海。屋子进深~。
- 不久,时间短:年代~。
- 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薄。~尝。~见。~近。~陋。
- 颜色淡薄:~红。~淡。
- 〔~~〕流水声。
青螺 qīng luó
(1).螺的一种。壳形椭圆,表面稍暗,杂有斑纹。可食。大者其壳可制酒器。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断瓶取酒饮如水,盘中白笋兼青螺。”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虫鱼》:“青螺,状如田螺。其大两拳。揩磨去麄皮如翡翠色,雕琢为酒杯。”
(2).指法螺。佛教称讲经说法为吹法螺。因借指佛教经典。《旧唐书·辛替否传》:“自像王西下,佛教东传,青螺不入於 周 前,白马方行於 汉 后。” 宋 秦观 《还自汤泉十四韵》:“晚参圆白足,昏梵礼青螺。”
(3).喻青山。 唐 刘禹锡 《望洞庭》诗:“遥望 洞庭 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定》:“ 妙高臺 上望诸峰,点点青螺天际小。”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御沟晓发》词:“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娥。” 郁达夫 《采石矶》七:“千里的 长江 ,映着几点青螺……青螺中一个最大的 采石山 前, 太白楼 开了八面高窗。”
(4).古代的一种发型。 闽 徐夤 《题僧壁》诗:“紺髮青螺长,文茵紫豹重。” 宋 赵彦端 《鹧鸪天·杨兰》词:“两两青螺綰额傍,彩云齐会下 巫阳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翦青螺短衲单条,绣曇花袈裟双袖。”参见“ 青螺髻 ”。
(5).圆形画眉墨。即螺子黛。 明 高启 《十宫词·隋宫》诗:“五斛青螺一日销, 迷楼 深贮万妖嬈。” 明 无名氏 《霞笺记·诉情得喜》:“琴瑟好,閒却青螺,留倩郎描。” ——《漢語大詞典》
(2).指法螺。佛教称讲经说法为吹法螺。因借指佛教经典。《旧唐书·辛替否传》:“自像王西下,佛教东传,青螺不入於 周 前,白马方行於 汉 后。” 宋 秦观 《还自汤泉十四韵》:“晚参圆白足,昏梵礼青螺。”
(3).喻青山。 唐 刘禹锡 《望洞庭》诗:“遥望 洞庭 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定》:“ 妙高臺 上望诸峰,点点青螺天际小。”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御沟晓发》词:“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娥。” 郁达夫 《采石矶》七:“千里的 长江 ,映着几点青螺……青螺中一个最大的 采石山 前, 太白楼 开了八面高窗。”
(4).古代的一种发型。 闽 徐夤 《题僧壁》诗:“紺髮青螺长,文茵紫豹重。” 宋 赵彦端 《鹧鸪天·杨兰》词:“两两青螺綰额傍,彩云齐会下 巫阳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翦青螺短衲单条,绣曇花袈裟双袖。”参见“ 青螺髻 ”。
(5).圆形画眉墨。即螺子黛。 明 高启 《十宫词·隋宫》诗:“五斛青螺一日销, 迷楼 深贮万妖嬈。” 明 无名氏 《霞笺记·诉情得喜》:“琴瑟好,閒却青螺,留倩郎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