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乡苛例殊不经,捆载迫止百越舲。
才挟五岳驱八灵,文章谕蜀恢逖聆。罢赓李白采石句,思拓令史燕然铭。
三十六国纷来庭,银河迭瞩锋车停。唐恪撤卫李环揖,关门奚恃泥丸扃。
二万馀里夷唇陉,展币拭圭驰飙軨。更跨西海驭米雪,玛琉铛泻蒲萄青。
殊乡苛例殊不经,捆载迫止百越舲。拥节要约喻威信,矢革杰黠涤膻腥。
专对之伟闻天廷,陈书珲瑃穷厥形。方今大农兼典属,洸潒设施灵甘零。
忆昔宽田恣游访,曾考漠北服匿瓶。逾跃风尘竟二载,绿莎未识河中厅。
展卷感念望江叟,当年惜别愁云萍。顾祠雅绘椒繁馨,清言松下无由听。
噫嘻肇春令甲布,流天照曜含誉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殊乡(殊鄉)shū xiāng
不同的趋向。乡,通“ 嚮 ”。《文选·扬雄〈羽猎赋〉》:“壮士忼慨,殊乡别趣,东西南北,骋耆奔欲。” 李善 注:“乡,音向。 毛萇 《诗》传曰:‘趣,趋也。’”
异乡;他乡。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帝乘云龙而游,殊乡絶域,至今望而祭焉。” 唐 王勃 《夏日登韩城门楼寓望》诗序:“流离岁月,羈旅山川,輟仙驾於殊乡,遇良朋於异县。” 宋 张炎 《南楼令》词:“风雨客殊乡,梧桐傍小窗。” ——《漢語大詞典》
异乡;他乡。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帝乘云龙而游,殊乡絶域,至今望而祭焉。” 唐 王勃 《夏日登韩城门楼寓望》诗序:“流离岁月,羈旅山川,輟仙驾於殊乡,遇良朋於异县。” 宋 张炎 《南楼令》词:“风雨客殊乡,梧桐傍小窗。” ——《漢語大詞典》
苛例 kē lì
苛刻的条例。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六日》:“夫有官保护,则遇事理论,駮其苛例,不致为远人所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农民就发动起来,要求废止领主的苛例。” ——《漢語大詞典》
殊 shū《國語辭典》
殊 [ shū ]
動- 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
- 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 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 區別。《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 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
- 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 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 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 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不经(不經)bù jīng
(1).不合常法。《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寧失不经。” 蔡沉 集传:“圣人之法有尽而心则无穷,故其用刑行赏,或有所疑,则常屈法以申恩。”
(2).谓不见於经典,没有根据。《汉书·司马迁传赞》:“ 唐 、 虞 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 黄帝 、 顓頊 之事未可明也。” 颜师古 注:“非经典所説。”《魏书·礼志四》:“尚书以礼式不经,请访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或谓《礼记》皆 汉 儒傅会之説,语多不经,不必深辩。”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餘万言,其语閎大不经。”《后汉书·郭太传》:“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词不经,又类卜相之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今祭器中画雷,有作鬼神伐鼓之象,此甚不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女好饮善谈,称神语怪,言多不经。” 孙犁 《秀露集·画的梦》:“我听来,他这些说法,有些不经,也就没有去尝试。”
(4).不禁;禁受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这人家不经折的。” 谌容 《独自怎生得黑》:“为什么这么早就生暖气?而且把温度搞得这么高?怕我们这些老头子不经冻。” ——《漢語大詞典》
(2).谓不见於经典,没有根据。《汉书·司马迁传赞》:“ 唐 、 虞 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 黄帝 、 顓頊 之事未可明也。” 颜师古 注:“非经典所説。”《魏书·礼志四》:“尚书以礼式不经,请访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或谓《礼记》皆 汉 儒傅会之説,语多不经,不必深辩。”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餘万言,其语閎大不经。”《后汉书·郭太传》:“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词不经,又类卜相之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今祭器中画雷,有作鬼神伐鼓之象,此甚不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女好饮善谈,称神语怪,言多不经。” 孙犁 《秀露集·画的梦》:“我听来,他这些说法,有些不经,也就没有去尝试。”
(4).不禁;禁受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这人家不经折的。” 谌容 《独自怎生得黑》:“为什么这么早就生暖气?而且把温度搞得这么高?怕我们这些老头子不经冻。” ——《漢語大詞典》
捆 kǔn《國語辭典》
捆 [ kǔn ]
動- 用繩子拴綁。如:「捆柴」、「捆行李」。
- 編織時擊打使堅固結實稱為「捆」。《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漢·趙岐·注:「捆,猶叩椓也,織履欲使堅,故叩之也。」宋·蘇軾〈僧清順新作垂雲亭〉詩:「空齋臥蒲褐,芒屨每自捆。」
- 量詞。計算成束物件的單位。如:「一捆木柴」、「兩捆報紙」。
载 ( 載 ) zǎi/zài
载 [ zǎi ]
-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 充满:怨声~道。
-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 姓。
迫 pò/pǎi《國語辭典》
迫 [ pò ]
動- 接近。《說文解字·辵部》:「迫,近也。」《楚辭·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令,望崦嵫而勿迫。」《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涉旬月,迫冬季。」
- 強逼。如:「壓迫」、「被迫投降」。《左傳·哀公十五年》:「迫孔悝於廁,強盟之。」《莊子·刻意》:「感而後應,迫而後動。」
- 催促。晉·陶淵明〈雜詩〉:「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唐·杜甫〈戲題畫山水圖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 摧殘、殘害。《呂氏春秋·仲春紀·貴生》:「辱莫大於不義,故不義迫生也。」
- 狹窄。《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當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
- 困窘。宋·蘇軾〈杭州上執政書〉二首之一:「計窮理迫,須至控告。」
- 危急、緊急。如:「迫不及待」、「迫切需要」。《莊子·山木》:「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相棄。」
止 zhǐ《國語辭典》
止 [ zhǐ ]
动- 停住、不动。如:「适可而止」。《易经·艮卦·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 达到、安住。《礼记·大学》:「止于至善。」
- 不准、阻挡。《左传·桓公六年》:「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吕氏春秋·季秋纪·知士》:「静郭君不能止。」
- 居住。《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 脚。《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同「趾 」。
- 仪容行动、威仪。《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 打击柷的槌子。《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晋·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静的、不动的。《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 仅、只。如:「不止一回」。唐·杜甫〈无家别〉诗:「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
- 用于语尾,以加强语气。《诗经·周颂·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百越 bǎi yuè
亦作“百粤”。 我国古代南方 越 人的总称。分布在今 浙 、 闽 、 粤 、 桂 等地,因部落众多,故总称 百越 。亦指 百越 居住的地方。《史记·李斯列传》:“地非不广,又北逐 胡 貉 ,南定 百越 ,以见 秦 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汉书·项籍传》:“ 番君 吴芮 帅 百粤 佐诸侯从入关。立 芮 为 衡山王 。” 唐 韩愈 《送窦从事序》:“踰 甌 闽 而南,皆 百越 之地。” 明 何景明 《寄黔国公》:“万里山川开 百粤 ,十年戎马暗 三巴 。” ——《漢語大詞典》
舲 líng《國語辭典》
舲 [ líng ]
名- 有窗牖的小船。《楚辞·屈原·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汉·王逸·注:「舲船,船有窗牖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