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公文 gōng wén
(1).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件。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苞苴盈於门庭,聘问交於道路,书记繁於公文,私务众於官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輒白 曹公 ,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径来 湖南 潭州府 ,下了公文,同来寻 崔寧 和 秀秀 。”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内高声禀介﹞ 湖广 宣抚使衙门,有公文投进。”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昨黑夜堡里来了公文。’ 二木匠 站在坡上说。”
(2).复姓。 春秋 时有 公文氏 。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
(2).复姓。 春秋 时有 公文氏 。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
捧 pěng《國語辭典》
捧 [ pěng ]
动- 用两手托物。如:「捧碗」、「捧茶」。《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 扪、按。如:「捧腹大笑」。《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笑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
- 赞扬、奉承他人或代为吹嘘。如:「捧场」、「他被捧上天了。」
- 量词。计算两手捧承物品的单位。如:「捧著一捧花」。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柙 xiá《國語辭典》
柙 [ xiá ]
名- 关兽畜的槛笼。《说文解字·木部》:「柙,槛也,所以臧虎兕也。」《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 箱子。《汉书·卷一二·平帝纪》:「乙未,义陵寑神衣在柙中。」唐·颜师古·注:「柙,匮也。」通「匣」。
- 将犯人关在囚车押送。《管子·小匡》:「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鹰隼(鷹隼)yīng sǔn
亦作“ 鹰鶽 ”。 鹰和雕。泛指猛禽。《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鷙,四鄙入保。”《大戴礼记·曾子疾病》:“鹰鶽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 宋 叶适 《次王道夫舟中韵》之二:“鸣鸟不闻千仞远,摶风鹰隼顿能高。” ——《漢語大詞典》
驾 ( 駕 ) jià
驾 [ jià ]
- 把车套在牲口身上,使拉(车或农具):~车。~辕。
- 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车~。法~(帝王车乘的一种)。
- 使开动,操纵:~驶。~机。~驭(亦作“驾御”)。
- 在……上面,超出:~云。凌~(高出、压倒谁或什么)。
- 对人的敬辞:大~。尊~。劳~。~临。
声势(聲勢)shēng shì
亦作“ 声埶 ”。
(1).声威气势。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书到, 荆州 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夫 信陵 , 战国 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宋 陆游 《龙挂》诗:“ 成都 六月天大风,发屋动地声势雄。”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当时《生活周刊》风行海内外,声势日大。”
(2).指军队间遥相呼应,互为支援。 三国 魏 曹丕 《问雍州刺史张既令》:“试守 金城 太守 苏则 ,既有绥民平夷之功,闻又出军西定 湟中 ,为 河 西作声势,吾甚嘉之。”《三国志·魏志·张既传》:“ 既 进兵为护 羌 校尉 苏则 声埶,故 则 得以有功。”《魏书·元帝纪》:“遣征东将军 长孙道生 ,给事黄门侍郎 奚观 率精骑二万袭 冯跋 ,又命驍骑将军 延普 自 幽州 趋 辽西 为声势,帝自 突门岭 待之。”《周书·叱罗协传》:“﹝ 协 ﹞復遣大都督 裴孟尝 领百骑继进,为其声势。”
(3).犹权势。声望与势力。《后汉书·窦宪传》:“ 宪 恃宫掖声埶,遂以贱直请夺 沁水公主 园田,主逼畏,不敢计。” 宋 苏轼 《答刘巨济书》:“恨僕声势低弱,不能力为发扬。”《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假如当日小姐贪了上大夫的声势,嫁着 公孙黑 ,后来做了叛臣之妻,不免守几十年之寡。” 丁玲 《母亲》一:“饭当然还有得一口吃,可是声势是难了。”
(4).特指文章的声韵气势。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七言歌行始於 六朝 ,其间有长短句,有换韵,音节低昂,声势稳密。”
(5).古代对音译的十二个梵语元音的一种称呼。 章炳麟 《国故论衡·音理论》:“韵纽者, 慧琳 《一切经音义》称梵文阿等十二字为声埶,迦等三十五字为体文。声埶者,韵;体文者,纽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音理论》:“所谓声埶者,谓韵终所收,若水之走尾閭也。” ——《漢語大詞典》
(1).声威气势。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书到, 荆州 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夫 信陵 , 战国 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宋 陆游 《龙挂》诗:“ 成都 六月天大风,发屋动地声势雄。”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当时《生活周刊》风行海内外,声势日大。”
(2).指军队间遥相呼应,互为支援。 三国 魏 曹丕 《问雍州刺史张既令》:“试守 金城 太守 苏则 ,既有绥民平夷之功,闻又出军西定 湟中 ,为 河 西作声势,吾甚嘉之。”《三国志·魏志·张既传》:“ 既 进兵为护 羌 校尉 苏则 声埶,故 则 得以有功。”《魏书·元帝纪》:“遣征东将军 长孙道生 ,给事黄门侍郎 奚观 率精骑二万袭 冯跋 ,又命驍骑将军 延普 自 幽州 趋 辽西 为声势,帝自 突门岭 待之。”《周书·叱罗协传》:“﹝ 协 ﹞復遣大都督 裴孟尝 领百骑继进,为其声势。”
(3).犹权势。声望与势力。《后汉书·窦宪传》:“ 宪 恃宫掖声埶,遂以贱直请夺 沁水公主 园田,主逼畏,不敢计。” 宋 苏轼 《答刘巨济书》:“恨僕声势低弱,不能力为发扬。”《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假如当日小姐贪了上大夫的声势,嫁着 公孙黑 ,后来做了叛臣之妻,不免守几十年之寡。” 丁玲 《母亲》一:“饭当然还有得一口吃,可是声势是难了。”
(4).特指文章的声韵气势。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七言歌行始於 六朝 ,其间有长短句,有换韵,音节低昂,声势稳密。”
(5).古代对音译的十二个梵语元音的一种称呼。 章炳麟 《国故论衡·音理论》:“韵纽者, 慧琳 《一切经音义》称梵文阿等十二字为声埶,迦等三十五字为体文。声埶者,韵;体文者,纽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音理论》:“所谓声埶者,谓韵终所收,若水之走尾閭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