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骆宾王唐代〕《咏怀

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
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忘机殊会俗,守拙异怀安。
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十步庭芳敛,三秋陇月团。
槐疏非尽意,松晚夜凌寒。悲调弦中急,穷愁醉里宽。
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言芬若四海

一言 yī yán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白虎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漢語大詞典》
芬若 fēn ruò
香草名。《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摶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李善 注:“芬若、荃兰,皆香草也。”  ——《漢語大詞典》
桂 guì《國語辭典》

桂 [ guì ]

  1. 参见「肉桂」、「桂树」等条。
  2. 传说月中有桂树,故以桂借指月亮。唐·李峤〈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诗:「桂吐半轮迎此夜,蓂开七叶应今朝。」
  3. 大陆地区广西省的简称。
  4. 姓。如汉代有桂褒。
四海 sì hǎi
(1).古以 中国 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 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 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 驪山 、 太行 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臭 chòu/xiù《國語辭典》

臭 [ chòu ]

  1. 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如:「腥臭」、「口臭」、「铜臭」。
  2. 恶名,不好的名声。如:「遗臭万年」。《晋书·卷九八·桓温传》:「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1. 味道难闻的。如:「臭汗」、「臭屁」、「好臭喔!」。
  2. 丑恶的、令人厌恶的。如:「别摆一副臭架子!」、「她整天摆著一张臭脸。」
  1. 狠狠的。如:「臭骂一顿。」《儒林外史·第六回》:「揪著头发,臭打一顿。」

臭 [ xiù ]

  1. 气味。如:「水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液体。」《易经·系辞上》:「其臭如兰。」
  1. 闻。《荀子·礼论》:「三臭之,不食也。」通「嗅」。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兰 ( 蘭 ) lán
兰 [ lán ]
  1.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2. 古书上指“木兰”。
  3. 古同“”,家畜圈(juàn )。
  4. 古同“”,斑斓。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