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谅 ( 諒 ) liàng
谅 [ liàng ]
- 宽恕:~解(jiě)。~察。体~。见~。原~。
- 信实:~直(诚信正直)。
- 推想:~必。~已上车。
- 固执,坚持成见。
天道 tiān dào
(1).犹天理,天意。《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於 夏 。”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直恁般歹做作,只除是没天道。”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我不信天道,故不言天道之不公。”
(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郭象 注:“皆得自然之道,故不为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 唐 孟郊 《感怀》诗之六:“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明大统历解》:“盖天道无端,惟数可以推其机;天道至妙,因数可以明其理。”
(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国语·周语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4).气候,天气。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衝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水浒传》第三二回:“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的当不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判曰:‘天道温和,可以冷饮。’” 梁斌 《红旗谱》十六:“天道热,不想吃个瓜?”
(5).时光,时候。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来的时候。”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天道晚了,喒歇息了罢。” 梁斌 《红旗谱》十:“看天道不早,她要回家去。”
(6).局势,形势。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因为藏反的都是些老人、娃娃和婆姨女子们,要是天道一变,人们往哪里跑是好?”
(7).佛教所说六道之一。 ——《漢語大詞典》
(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郭象 注:“皆得自然之道,故不为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 唐 孟郊 《感怀》诗之六:“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明大统历解》:“盖天道无端,惟数可以推其机;天道至妙,因数可以明其理。”
(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国语·周语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4).气候,天气。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衝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水浒传》第三二回:“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的当不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判曰:‘天道温和,可以冷饮。’” 梁斌 《红旗谱》十六:“天道热,不想吃个瓜?”
(5).时光,时候。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来的时候。”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天道晚了,喒歇息了罢。” 梁斌 《红旗谱》十:“看天道不早,她要回家去。”
(6).局势,形势。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因为藏反的都是些老人、娃娃和婆姨女子们,要是天道一变,人们往哪里跑是好?”
(7).佛教所说六道之一。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微昧 wēi mèi
幽隐;不明;模糊不清。 汉 张衡 《归田赋》:“感 蔡子 之慷慨,从 唐生 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图画》:“ 元宗 时,以图画岁久,恐渐微昧,使 曹霸 重摹饰之。” ——《漢語大詞典》
追 zhuī/duī《國語辭典》
追 [ zhuī ]
动- 跟在后面或由后面赶上去。如:「追随」、「追赶」、「急起直追」。
- 事后补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寻求、索还。如:「追赃」、「追债」。
- 恋爱求偶。如:「他追张小姐追了三年,终于得偿夙愿,结为连理。」
- 回溯己往。如:「追悼」、「追忆」、「追念」。
追 [ duī ]
名- 钟纽。《孟子·尽心下》:「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追蠡。』」汉·赵岐·注:「追,钟钮也。钮磨啮处深矣。蠡,欲绝之貌也。」
- 雕、雕琢。《诗经·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汉·郑玄·注:「追,犹治也。」
渔父(漁父)yú fǔ
(1).老渔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唐 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清 查礼 《岚光洞》诗:“渔父举网来,舴艋两三箇。”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嬉 xī《國語辭典》
嬉 [ xī ]
动- 游戏、玩耍。如:「嬉戏」。《文选·张衡·归田赋》:「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