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星郎 xīng láng
《后汉书·明帝纪》:“ 馆陶公主 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羣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则民受殃,是以难之。’”后因称郎官为“星郎”。 唐 岑参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诗:“遥知竹林下,星使对星郎。” 唐 张籍 《早朝寄白舍人严郎中》诗:“凤闕星郎离去远,閤门开日入还齐。” 唐 张谔 《赠吏部孙员外济》诗:“天子爱贤才,星郎入拜来。”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碧落 bì luò
(1).道教语。天空;青天。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所贵者达诚碧落,荐寿皇躬。”《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今者小神偶然閒步碧落之间,听得夫人礼告至诚。”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祗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郁达夫 《沉沦》:“他看看草木虫鱼,看看白云碧落,便觉得自家是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
(2).见“ 碧落碑 ”。 ——《漢語大詞典》
(2).见“ 碧落碑 ”。 ——《漢語大詞典》
长庚(長庚)cháng gēng
(1).亦作“ 长賡 ”、“ 长更 ”。古代指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亦名太白星、明星。《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毛 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书·益稷》“乃賡载歌” 唐 孔颖达 疏引作“西有长賡”。《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 司马贞 索隐引《韩诗》:“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汉书·礼乐志》“寒星不忒况皇章”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言长更星终始不改其光,神永以此明赐君也。” 宋 苏轼 《和陶〈贫士〉》之一:“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
(2).彗星之属。古代以为主兵戈。《史记·天官书》:“长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兵起。” 明 凌稚隆 《〈史记〉评林》卷二七:“其他妖星如匹布著天,亦主兵,亦名长庚,然非太白也。” ——《漢語大詞典》
(2).彗星之属。古代以为主兵戈。《史记·天官书》:“长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兵起。” 明 凌稚隆 《〈史记〉评林》卷二七:“其他妖星如匹布著天,亦主兵,亦名长庚,然非太白也。” ——《漢語大詞典》
象 xiàng《國語辭典》
象 [ xiàng ]
名- 动物名。哺乳纲长鼻目。力强,性温驯。皮厚,毛少,耳大,鼻长圆筒状,能伸卷自如,有一对长门牙自口伸出。产于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现生存者有非洲象与亚洲象二种,前者凶野难驯,后者则温驯。俗称为「大象」。
- 形状、样子、状态。如:「景象」、「图象」、「天象」、「气象」。
- 法令、法律。《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
- 《易经》十翼之一。参见「象传 」条。
- 古代一种执干戈作击刺状的舞蹈。《诗经·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汉·郑玄·笺:「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
- 姓。如秦代有象武。
- 相似。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通「像」。
- 摹拟、效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汉书·卷三○·艺文志》:「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