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刀弓斗力增劲,万马骤西风。

蔡戡宋代〕《水调歌头(南徐秋阅宴诸将,代老人作)

肃霜靡衰草,骤雨洗寒空。刀弓斗力增劲,万马骤西风。细看外围合阵,忽变横斜曲直,妙在指麾中。号令肃诸将,谈笑听元戎。
坐中客,休笑我,已衰翁。十年重到,今日此会与谁同。差把龙钟鹤发,来对虎头燕颔,年少总英雄。飞镞落金碗,酣醉吸长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斗力万马西风

刀 dāo《國語辭典》

刀 [ dāo ]

  1. 武器名。一种用来砍杀,颇具杀伤力的兵器。如:「大刀」、「宝刀」、「军刀」、「武士刀」。
  2. 切、削、剪、刻、割、斩的工具。多以钢铁制成。如:「菜刀」、「铡刀」、「剪刀」、「镰刀」、「雕刻刀」。
  3. 古代的钱币。外形如刀。《史记·卷三○·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4. 量词:➊ ​ 计算切割次数的单位。如:「老屠户在那块猪肉上划了几刀。」➋ ​ 计算纸张的单位。一百张为一刀。如:「一刀稿纸」。
  5. 姓。如明代有刀干孟。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弓 gōng《國語辭典》

弓 [ gōng ]

  1. 武器名。由弯成弧形的木条系上丝绳制成用以发射箭矢或弹丸的器具。如:「弓箭」、「弹弓」。《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
  2. 量词。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六尺为一弓。《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唐·孔颖达·正义:「六尺为步,弓之下制六尺,与步相应。」
  3. 姓。如前秦有弓蚝。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弯曲。如:「弓腰」、「弓著背」。
斗力(鬥力)dòu lì
挽弓的力量。古时挽弓的力量以斗石为重量单位测计,故称。亦泛指膂力。 宋 陆游 《题拓本姜楚公鹰》诗:“弓面霜寒斗力增,坐思铁马蹴河冰。” 宋 朱熹 《辛亥二月与赵帅书》:“此间子弟投募者众,因限以必及次高彊斗力乃收,而来者亦不少。”《宋史·兵志六》:“斗力出等,则免户下春夫科配。”
亦作“鬭力”。 竞赛力量;凭勇力争胜。《史记·项羽本纪》:“吾寧鬭智,不能鬭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梁提督》:“ 朝桂 闻将恃斗才,不藉斗力。”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安禄山 每率数骑出去,总要捉获数十人,显然不是斗力而是用诈计诱捉 契丹 人。”  ——《漢語大詞典》
增 zēng《國語辭典》

增 [ zēng ]

  1. 加多。如:「倍增」、「递增」、「激增」、「有增无减」。
  1. 重叠的。《文选·扬雄·甘泉赋》:「增宫㟥差。」《文选·郭璞·游仙诗一九首之五》:「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通「层」。
劲 ( 勁 ) jìn/jìng
劲 [ jìn ]
  1. 力气,力量:~头。费~。干~。
  2. 精神,情绪,兴趣:干活儿起~儿。这部电影真没~。
劲 [ jìng ]
  1. 坚强有力:~敌。~旅。~拔。~悍。~挺。~秀。~直。~松。强~。刚~。疾风知~草。
万马(万马)
唐 李山甫 曲江二首 其二 斜阳怪得长安动,陌上分飞万马蹄。
唐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会稽句践拥长矛,万马鸣蹄扫空垒。
唐 无可 寄羽林卢大夫将军 计日旌旄下,萧萧万马随。  ——《骈字类编》
骤 ( 驟 ) zhòu
骤 [ zhòu ]
  1. (马)快跑:驰~。
  2. 急,疾速,突然:天气~冷。~然。暴风~雨。
西风(西風)xī fēng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 李白 《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扬子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