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九月:重阳节,秋暮时,为折傲霜枝。

未知作者元代〕《【十二月】 正月

年时节,元夜时,云鬓插小桃枝。今年早,不见你,泪珠儿,滴满了春衫袖
儿。 二月
  踏青去,二月时,则不肯上车儿。强那步,困又止,脱鞋儿,要人兜凌波袜
儿。 三月
  春三月,花满枝,秋千惹绿杨丝。才蹴罢,舒玉指,摸腰儿,谁拾得鲛绡帕
儿? 四月
  清和节,近洛时,寻思了又寻思。新荷叶,浑厮似,面花儿,贴在我芙蓉额
儿。 五月
  曾齐唱,端午词,香艾插交枝。琼酥腕,系彩丝,酒浓时,压匾了黄金钏儿。 六月
  炎天热,无限时,香汗湿凝脂。谁如我,看定你,睡着时,才敢住了白纨扇
儿。 七月
  金风动,玉露滋,牛女会合时。人别后,无意思,折花枝,闲倚定桐梧树儿。 八月
  中秋夜,饮玉卮,满酌不须辞。沉醉后,仰望时,月明儿,便似个青铜镜儿。 九月
  重阳节,秋暮时,为折傲霜枝。归兰舍,忆旧时,梦魂儿,飞入销金帐儿。 十月
  长思虑,长叹咨,烟外碧参差。或时诗句,或时词,写相思,无一个胭脂叶
儿。 十一月
  香闺静,憔悴死,玉壶内结冰澌。沉烟细,袅碧丝,断肠时,纱窗印梅花月
儿。 十二月
  十二月,十二时,无一刻不嗟咨。他来后,方则是,一团儿,香满了青绫被
儿。 嘲女人身长
  身材大,膊项长,难匹配怎成双?只道是巨无霸的女,原来是显道神的娘。
我这里细端详,还只怕你明年又长。 嘲人桌上睡
  难挂芙蓉帐,休题锦绣帏,误了他摆筵席。蟠蟠睡,款款偎,高卧得便宜,
上台盘的先生是你! 嘲谎人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
舟。瓮来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贪
  一夜千条计,百年万世心,火院有海来深。头枕着连城玉,脚踏着遍地金。
有一日死来临,问贪公那一件儿替得您? 嗔
  怒纷纷心肠恶,气昂昂胆量粗,动不动撒无徒。忒嫉妒更狠毒!有一日命遭
诛,那其间谁来救苦? 痴
  不知无常路,不识有限身,恰便似睡馄饨。东走投西去,南行却北奔,枉做
世间人,比贪嗔颠倒又蠢。 戒
  莫作亏心事,休寻舍命因,难再得人身。问甚么腥和肉?管什么素与荤?只
要你认天真,一步步前程息稳。 定
  静里休作观,光中不见明,杳杳复冥冥。闻香不知异,对乐不听声,放下两
无情,才是个真常小境。 蕙
  看破无生事,参透悄然机,从些兔狐栖。大则瞒天地,小则入细微,除是自
家知,使唤的泥牛下水。 叹世
  叹贫富十年运,看兴亡一着棋,昨朝是今日非。绿草随春变,青山不改移,
白发故人稀,恰便似黄叶落东流逝水。日月双飞箭,光阴一掷梭,尘事暗消磨。
轻似花梢露,浮如水上波,贫富待如何?且放开眉间双锁。
  过一日无一日,度一年少一年,又何必苦熬煎。论什么贫和富?管什么愚共
贤?头直上有青天,不觉的夕阳又转。 嘲贪汉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但开口昧神灵。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
似竞血蝇,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题情
  解不开同心扣,摘不脱倒须钩,糖和蜜搅酥油。活摆布千条计,死安排一处
休,恁两个忒风流,死共活休要放手。
  惹离恨香罗袖,送愁闷白玉瓯,花和月两风流。闹攘攘莺花市,乱纷纷燕子
楼,似这般几时休?憔悴了方才罢手。
  模样儿还依旧,心肠儿转换别,全不似旧时节。海誓都不应,山盟空自说,
想起来暗伤嗟,好恩情不觉的罢也。
  泪滴湿香罗袖,泪湮透白苎衫,娇士女俊儿男。一个心肠热,一个眼脑馋,
便死也心甘,俺为他他为俺。
  情如诉,心似许,萦系杀病相如。人如玉,花解语,更通疏,知道俺风流受
苦。
  桃腮嫩,杏脸舒,红紫间锦模糊。春将暮,风乱鼓,落红疏,谁肯与残花做
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九月重阳秋暮霜枝

九月 jiǔ yuè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第九个太阴月
九个月  ——《漢語大詞典》
重阳(重陽)chóng yáng
(1).指天。《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洪兴祖 补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汉 张衡 《西京赋》:“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阳之清瀓。”《后汉书·马融传》:“超荒忽,出重阳。” 李贤 注:“重阳,天也。”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节 ( 節 ) jié/jiē
节 [ jié ]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6. 礼度:礼~。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10. 略去,简略:~选。~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
  12. 姓。
节 [ jiē ]
  1. 〔~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读轻声)。
秋暮 qiū mù
(1).秋日的傍晚。《大戴礼记·保傅》:“ 三代 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别也。”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 杜陵 往往逢秋暮,望月临风攀古树。”
(2).深秋。 谢觉哉 《不惑集·游秦堤灵渠》:“可惜今已秋暮,小舟掠秋柳而过,仅觉阴凉而已。”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折 zhē/zhé/shé《國語辭典》

折 [ zhé ]

  1. 摘取、弄斷。如:「反掌折枝」。《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2. 彎、曲。《晉書·卷九四·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3. 疊。《後漢書·卷六八·郭太傳》:「嘗於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也作「摺」。
  4. 損失、喪失。如:「折壽」、「損兵折將」。《醒世姻緣傳·第一五回》:「不要一句非言,折盡平生之福。」
  5. 夭亡。《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宋·蘇軾〈屈原塔〉詩:「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6. 佩服。如:「折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抵》:「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無折之者。」
  7. 對換、抵銷。如:「以米折錢」。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買絹未嘗不折鹽,糧草未嘗不折鈔。」
  8. 責難、責備。《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唐·劉禹錫〈天論上〉:「柳子厚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
  1. 折扣的簡稱。如:「打八折」。
  2. 挫敗、難關。如:「百折不撓」。
  3. 量詞:➊ ​ 計算折疊次數的單位。如:「把紙折成三折。」➋ ​ 計算戲劇分段的單位。如:「《竇娥冤》共分四折。」
  4. 一種治病方法。如病熱極重者,應以大寒的藥劑折其焰而救其急。

折 [ zhē ]

  1. 翻轉、迴旋。如:「折跟頭」、「折騰」、「折返」。
  2. 倒出。如:「一筐子的梨都折了。」

折 [ shé ]

  1. 斷。如:「棍子折了!」
  2. 虧損。《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用其本賈取之,毋令折錢。」《紅樓夢·第一○○回》:「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說是南邊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
傲 ào《國語辭典》

傲 [ ào ]

  1. 倨慢。如:「骄傲」、「傲慢」。
  2. 不屈服的。如:「傲骨」、「傲气」。
  1. 轻视、不尊敬。《吕氏春秋·士容论·士容》:「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唐·韩愈〈祭鳄鱼文〉:「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避之。」
  1. 急躁。《荀子·劝学》:「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管子·乘马》:「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霜枝 shuāng zhī
带霜的枝条。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一:“罗城振云幕,锋树鬱霜枝。”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八:“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宋 苏轼 《食甘》诗:“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冻得儗儗的云色,映着半新不旧的赤旗,时时招拂、荡漾着四周霜枝玉树间的晨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