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忠义祠神像,奸宄杖身躯。

未知作者元代〕《【中吕】红绣鞋_老夫人宽洪

老夫人宽洪海量,去筵席留下梅香,不付能今朝恰停当。款款的分开罗帐,
慢慢的脱了衣裳,却原来纸条儿封了裤裆。
  掐掐拈拈寒贱,偷偷抹抹姻缘,幕天席地枕头儿砖。或是厨灶底,马栏边,
忍些儿却怕敢气喘。
  背地里些儿欢笑,手梢儿何曾汤著,只听得擦擦鞋鸣早来到。又那里挨窗儿
听,倚门儿瞧。把我一个敢心都唬了。不甫能寻得个题目,点银灯推看文书,被
肉铁索夫人紧缠住。又使得他煎茶去,又使得他做衣服。倒熬得我先睡去。
  恰睡到三更前后,款款的擦下床头,不堤防酒夫人被窝儿里搜。这场事无
干净,这场事怎干休?唬得我摸盆儿推净手。
  手约开红罗帐,款抬身擦下牙床,低欢会共你著银红。轻轻的鞋底儿放,脚
不敢把地皮儿汤,又早被这告舌头门扇儿响。
  款款的分开罗帐,轻轻的擦下牙床,栗子皮踏著不提防。惊得胆丧,唬得魂
扬,便是震天雷不恁响。
  虽是间阻了咱十朝五夜,你根前没半米儿心别,不甫能带酒的夫人睡著些。
休死势,莫佯斜,直睡到他觉来时回去也。结斜里焦天撇地,横枝儿苫眼铺眉,
吉料子三千般儿碎收拾。被窝儿里闲唧哝,枕头儿上冷禁持,又是那没前程的调
泛你。
  背地里些儿欢爱,对人前怎敢明白,情性的夫人又早撞将来。拦著粉颈,落
香腮,吃取他几下红绣鞋。
  小妮子顽涎不退,老敲才饱病难医,做死的人前讳床食。也不索便问事,
也不索下钳锤,对我吃半碗带冰凌的凉酪水。
  丽日和风柳陌,花开相间红白,见游人车马闹该该。王孙争蹴リ,仕女赌金
钗,直吃得醉颜桃杏色。
  霜落荷枯柳败,风清天淡云白,玩西山拂袖步苍苔。黄花簪两鬓,白酒晕双
腮,直吃得醉颜红叶色。
  楚霸王休夸勇烈,汉高皇莫说豪杰。一个举鼎拔山一个斩白蛇。汉陵残月照,
楚庙暮云遮,二英雄何处也!
  搬兴废东生玉兔,识荣枯西坠金乌。富贵荣华待何如?斩白蛇高祖胜,举鼎
霸王输,都做了北邙山下土。
  韩信机谋枉用,项羽争战无功。一般潇洒月明中。霸王刎乌江岸,韩侯斩未
央宫,都做了北邙山下冢。
  一个千钟美禄,一个石粟之储,天理如何有荣枯?三十二居陋巷,二十四位
中书,都做了北邙山下骨。
  开放眼春风锦树,转回头暮景桑榆。富贵贫穷待何如?石崇曾居金谷,阮籍
曾哭穷途,都做了北邙山下土。
  岳王兴邦死狱,秦相废国居枢。两个兴废事如何?忠义祠神像,奸宄杖身躯。
都做了北邙山下骨。
  窗外雨声声不住,枕边泪点点长吁,雨声泪点急相逐。雨声儿添凄惨,泪点
儿助长吁。枕边泪倒多如窗外雨。
  看黄卷消磨永夜,就银挑绣些些。倒在我怀儿里撒乜斜。见他将文册放,
我索将女工叠,不良才又是也。
  伸玉臂把才郎搂定,束纤腰不整乌云。美绀绀舌尖儿冷丁丁。低声叫,悄声
应,咱两个亲的来不待亲。
  这场怪其实难做,又不敢明白的扯拽揪摔。止不过背地里没人处说些言语。
有人处偷睛儿看,看着他落声长吁,空教人眼欢娱心受苦。
  我为你吃娘打骂,你为我弃业抛家。我为你胭脂不曾搽。你为我休了媳妇,
我为您剪了头发,咱两个一般的憔悴煞。
  强打叠精神怎过,思量的做不得生活。越思量越间阻越情多。思量的身憔悴,
思量的似风魔,思量煞也怎奈何!
  孤雁叫教人怎睡?一声声叫的孤凄,向月明中和影一双飞。你云中声嘹亮,
我枕上泪双垂,雁儿我你争个甚的!
  生来的千般娇态,柳眉杏脸桃腮,不长不短俏身才。高挽着乌云髻,斜插着
凤头钗,窄弓弓红绣鞋。
  一两句别人闲话,三四日不把门踏。五六日不来呵在谁家?七八遍买龟儿卦,
久已后见他么,十分的憔悴煞。
  又不是天魔鬼崇,又不是触犯神祗。又不曾坐筵席伤酒共伤食。师婆每医的
鬼祟,大夫每治的沉疾,可教我羞答答说甚的? 嘲妓刘黑麻
  莫不是捧砚时太白墨洒?莫不是画眉时张敞描差?莫不是蜻蜓飞上海棠花?
莫不是玄香染?莫不是翠钿压?莫不是明皇妃坠下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忠义神像奸宄身躯

忠义(忠義)zhōng yì
(1).忠贞义烈。《后汉书·桓典传》:“ 献帝 即位,三公奏 典 前与 何进 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 唐 崔融 《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老残游记》第二回:“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凡人存着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实的,讲究忠义的,都是傻子吧?”
(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 舟山 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 明 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  ——《漢語大詞典》
祠 cí《國語辭典》

祠 [ cí ]

  1. 春天的祭祀。《说文解字·示部》:「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
  2. 供奉祖先或先贤烈士的地方。如:「祖祠」、「忠烈祠」。《红楼梦·第五三回》:「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著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
  1. 祭祀。《书经·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戊辰,进幸中山,遣使者祠北岳。」
神像 shén xiàng
见“ 神象 ”。  ——《漢語大詞典》
奸宄(姦宄)jiān guǐ
亦作“ 姦轨 ”。亦作“奸宄”。
(1).违法作乱的事情。《书·舜典》:“蛮夷猾 夏 ,寇贼姦宄。” 孔 传:“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孔颖达 疏:“又有强寇刼贼外姦内宄者为害甚大。” 周秉钧 易解:“此言中国受蛮夷之影响而发生强取财物、杀害人民、为乱于内外之事。”《左传·成公十七年》:“臣闻乱在外为姦,在内为轨。御姦以德,御轨以刑……德刑不立,姦轨并至。” 陆德明 释文:“轨,本又作宄。”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遂令纲纪日废,奸宄滋多。”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凡未经本府或本处同意并取得本府或本处的证明文件,而从外面进入边区境内停留活动之人,不论其活动的事务属于何项,一律禁止,以防假冒,而杜奸宄。”
(2).指违法作乱的人。《史记·吴王濞列传》:“絶先帝功臣,进任姦宄,詿乱天下,欲危社稷。”《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禁断淫祀,姦宄逃窜,郡界肃然。”《明史·花茂传》:“ 广东 南边大海,姦宄出没。”
(3).指劫夺。《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姦宄于 商 邑。” 孔颖达 疏:“姦宄,谓劫夺。”《新唐书·刘晏传》:“ 东垣 、 厎柱 , 澠池 、 北河 之间六百里,戍逻久絶,夺攘姦宄,夹 河 为藪。”
(4).奸诈不法。《后汉书·蔡邕传》:“而羣聚山陵,假名称孝,行不隐心,义无所依,至有姦轨之人,通容其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珠利耶国》:“气序温暑,风俗姦宄。”《明史·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倖。” 刘师培 《论中国古代财政国有之弊》:“ 宋 代于姦宄之臣,恒籍其产为官田。”  ——《漢語大詞典》
杖 zhàng《國語辭典》

杖 [ zhàng ]

  1. 拄著走路用的棍子。如:「手杖」、「拐杖」。《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诗:「衰颜动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2. 泛称棍棒一类的东西。如:「擀面杖」。
  3. 古代的一种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宋史·卷五·太宗本纪二》:「杖罪释之。」
  1. 执、持。《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
  2. 凭恃、倚靠。《左传·襄公八年》:「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汉书·卷七五·李寻传》:「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杖矣。」
  3. 拷打。《唐语林·卷六·补遗》:「穆家法最峻,宁命诸子直馔,稍不如意,则杖之。」
身躯(身軀)shēn qū
(1).犹身体。 汉 王褒 《洞箫赋》:“託身躯於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水浒传》第三八回:“﹝ 李逵 ﹞扑翻身躯便拜。” 叶圣陶 《夜》:“﹝大男﹞突然哭起来了。小身躯死命地挣扎,泪水淌得满脸。”
(2).引申指生命。 续范亭 《绝命诗》:“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