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微风(微風)wēi fēng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漢語大詞典》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漢語大詞典》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动-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 参见「鼓吹」(一)条。
碧海 bì hǎi
(1).传说中的海名。《海内十洲记》:“ 扶桑 在 东海 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復有 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 东海 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隋 薛道衡 《从驾天池应诏》诗:“驾黿临 碧海 ,控驥践 瑶池 。” 唐 李白 《有所思》诗:“我思仙人乃在 碧海 之东隅,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 蓬壶 。”
(2).蓝色的海洋。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明 李梦阳 《去妇词》:“只解黄金顷刻成,那知碧海须臾变。”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他对着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觉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
(3).指青天。天色蓝若海,故称。 宋 晁补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词:“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清 纳兰性德 《琵琶仙·中秋》词:“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漢語大詞典》
(2).蓝色的海洋。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明 李梦阳 《去妇词》:“只解黄金顷刻成,那知碧海须臾变。”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他对着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觉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
(3).指青天。天色蓝若海,故称。 宋 晁补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词:“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清 纳兰性德 《琵琶仙·中秋》词:“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漢語大詞典》
细细(細細)xì xì
(1).轻微。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 宋 晏殊 《清平乐》词:“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
(2).仔细。 宋 苏辙 《葺居》诗之四:“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红楼梦》第九四回:“你竟叫 赖大 带了去细细的问他的本家儿有人没有。” 赵树理 《登记》:“ 小飞蛾 呢?自从 燕燕 和 艾艾 走出去,她把 小晚 这一家子细细研究了好几遍。”
(3).缓缓。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之七:“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山桃溪杏两三栽,嫩蕊商量细细开。”《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 杨朔 《风暴》:“时候才三更多天,霜在细细地落。”
(4).密密。 宋 苏轼 《风水洞和李节推》之二:“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巗。” ——《漢語大詞典》
(2).仔细。 宋 苏辙 《葺居》诗之四:“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红楼梦》第九四回:“你竟叫 赖大 带了去细细的问他的本家儿有人没有。” 赵树理 《登记》:“ 小飞蛾 呢?自从 燕燕 和 艾艾 走出去,她把 小晚 这一家子细细研究了好几遍。”
(3).缓缓。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之七:“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山桃溪杏两三栽,嫩蕊商量细细开。”《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 杨朔 《风暴》:“时候才三更多天,霜在细细地落。”
(4).密密。 宋 苏轼 《风水洞和李节推》之二:“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巗。” ——《漢語大詞典》
生龙(生龙)
拾遗记方丈之山东有龙场有龙皮骨如山阜布散百顷遇其蜕骨之时如生龙 ——《韵府拾遗 冬韵》
鳞 ( 鱗 ) lín
鳞 [ lín ]
- 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片。
- 鳞状的:~爪(zhǎo )。~波。~茎。~屑。~集(群集)。遍体~伤。~次栉比。
-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鸿(指“鱼雁”,即书信)。
半醉
南北朝 庾信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一 酒醺人半醉,汗湿马全骄。
隋 卢思道 后园宴诗 欲眠衣先解。半醉脸逾红。
唐 李颀 绝缨歌 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唐 张谔 九日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唐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唐 白居易 自咏 白衣居士紫芝仙,半醉行歌半坐禅。
宋 欧阳修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宋 方岳 次韵徐宰集珠溪 其一 半醉半醒寒食酒,欲晴欲雨杏花天。
元 马祖常 题吴娃图二首 其一 金莲烛下看蛾眉,应是吴王半醉时。
元 张养浩 过长春宫 默求诗句为相答,半醉挥出毫端虹。
元 杨维桢 鼙婆引 锦貂半醉金盘春,芍药三千娇欲语。 ——《骈字类编》
隋 卢思道 后园宴诗 欲眠衣先解。半醉脸逾红。
唐 李颀 绝缨歌 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唐 张谔 九日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唐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唐 白居易 自咏 白衣居士紫芝仙,半醉行歌半坐禅。
宋 欧阳修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宋 方岳 次韵徐宰集珠溪 其一 半醉半醒寒食酒,欲晴欲雨杏花天。
元 马祖常 题吴娃图二首 其一 金莲烛下看蛾眉,应是吴王半醉时。
元 张养浩 过长春宫 默求诗句为相答,半醉挥出毫端虹。
元 杨维桢 鼙婆引 锦貂半醉金盘春,芍药三千娇欲语。 ——《骈字类编》
骑 ( 騎 ) qí
骑 [ qí ]
-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马。~射。~兵。~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 兼跨两边:~缝盖章。
- 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旧读jì):坐~。
- 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旧读jì):轻~。铁~。车~。
- 一人一马的合称(旧读jì):千~。千乘万~。
一鹤(一鶴)yī hè
本谓一只仙鹤。因鹤龄甚长,故亦以喻高年老寿。 唐 刘禹锡 《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 白居易 《九老图》诗:“雪作鬢眉云作衣, 辽东 华表独双归,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 令威 。” 宋 苏辙 《披仙亭》诗:“仙翁旧住 蜀 江边,千岁归来一鹤翩。”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谒 ( 謁 ) yè
谒 [ yè ]
- 拜见:~见。拜~。进~。
- 说明,陈述,告发:请~其故。
- 请求:~归。~医。
- 名帖:“使者惧而失~,跪拾~”。
- 掌管晋见的近待。
青华君(青華君)qīng huá jūn
见“ 青华帝君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