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拘挛(拘攣)jū luán
(1).拘束;拘泥。 汉 扬雄 《太玄赋》:“荡然肆志,不拘挛兮。”《后汉书·曹褒传》:“帝知羣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 李贤 注:“拘挛,犹拘束也。”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资格》:“ 唐太宗 虽以战伐取天下,而用人能尽其材,不拘挛於常格,以起一时之治,尚有可喜。”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一》:“以 汉 臣纪 汉 事,所谓御史在前,执法在后者,即有域外之议,欲破拘挛之见,已兢不保首领是惧矣。” 严复 《论教育书》:“庶他日学成,有疗贫起弱之实力,能破旧学之拘挛,而其於图新也审,则真 中国 之幸福矣!”
(2).拘禁;关押。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叹拘挛囚 羑里 ,长夜浑如岁。” 郑观应 《盛世危言·狱囚》:“致罹法网,横被官刑,土室棘坦,暗无天日,赭衣黑索,惨受拘挛。”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譬犹居家设廛者,虑其子弟伙伴之盗其物也,於是一一桎梏之,拘挛之,或闭之於暗室焉。”
(3).痉挛。肌肉抽搐,难以伸展自如。 汉 王延寿 《梦赋》:“或盘跚而欲走,或拘挛而不能步。” 宋 欧阳修 《琴枕说》:“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唯数运动以导其气之滞者,谓唯弹琴为可。” 清 赵翼 《闻心余哀邸病风》诗:“可怜我亦拘挛臂,千里相望两废材。” 叶圣陶 《隔膜》:“我的躯体渐渐地拘挛起来,似乎受了束缚。”
(4).窘逼困难。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且今军事虽平,而各路防营尚不可撤,各省田赋尚未復额,一切城廨仓狱善后之工尚未尽修,莫不持釐金为挹注,苟或去之,则拘挛贫弱,百务俱废,异日彼乘我无备,求减洋税,将何以应之?” ——《漢語大詞典》
(2).拘禁;关押。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叹拘挛囚 羑里 ,长夜浑如岁。” 郑观应 《盛世危言·狱囚》:“致罹法网,横被官刑,土室棘坦,暗无天日,赭衣黑索,惨受拘挛。”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譬犹居家设廛者,虑其子弟伙伴之盗其物也,於是一一桎梏之,拘挛之,或闭之於暗室焉。”
(3).痉挛。肌肉抽搐,难以伸展自如。 汉 王延寿 《梦赋》:“或盘跚而欲走,或拘挛而不能步。” 宋 欧阳修 《琴枕说》:“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唯数运动以导其气之滞者,谓唯弹琴为可。” 清 赵翼 《闻心余哀邸病风》诗:“可怜我亦拘挛臂,千里相望两废材。” 叶圣陶 《隔膜》:“我的躯体渐渐地拘挛起来,似乎受了束缚。”
(4).窘逼困难。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且今军事虽平,而各路防营尚不可撤,各省田赋尚未復额,一切城廨仓狱善后之工尚未尽修,莫不持釐金为挹注,苟或去之,则拘挛贫弱,百务俱废,异日彼乘我无备,求减洋税,将何以应之?” ——《漢語大詞典》
拙 zhuō《國語辭典》
拙 [ zhuó ]
形- 愚笨、不灵活。如:「笨拙」、「手拙」、「弄巧成拙」。
- 谦称自己的。如:「拙见」、「拙作」、「拙计」。
- 古朴的、未加修饰的。如:「古拙」、「朴拙」。
徵科
1.征收赋税。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上考功第, 城 ( 阳城 )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徵科政拙,考下下。’” 明 李东阳 《与顾天锡夜话和留别韵》:“徵科亦是公家事,民力 江 南恐未禁。”
2.征辟与科举。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保种平生愿,徵科絶命方。”参见“ 徵辟 ”、“ 科举 ”。 ——《漢語大詞典》
2.征辟与科举。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保种平生愿,徵科絶命方。”参见“ 徵辟 ”、“ 科举 ”。 ——《漢語大詞典》
俭陋(儉陋)jiǎn lòu
俭朴,粗陋。《汉书·地理志下》:“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南史·后妃传论》:“ 明帝 统业,矫情俭陋,奉己之制,曾莫云改。” 金 王若虚 《文辨》:“若以文章正理论之,亦惟适其宜而已,岂专以是为贵哉。盖简而不已,其弊将至於俭陋而不足观也已。”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虽不可取于民,奢纵害公,亦不必钓名要誉,太俭陋也。” 吴稚晖 《书〈神州日报·东学西渐〉篇后》:“又古人一文概数事,不过如祖宗之世,生活俭陋,止有一室,吃饭在是,睡觉在是,读书又在是。” ——《漢語大詞典》
省 shěng/xǐng《國語辭典》
省 [ shěng ]
名- 古代的一种行政机构名称。如:「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 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之一。在县之上。如:「台湾省」、「福建省」。
- 宫禁。《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汉家故事。」
- 节约。如:「节省」。《西游记·第四七回》:「你这等家业,也亏你省将起来的。」
- 减少、去掉。如:「省去一道不必要的手续。」
- 不要、休要。宋·黄庭坚〈江城子·画堂高会酒阑珊〉词:「倩人传语问平安。省愁烦,泪休弹。」元·孟汉卿《魔合罗·楔子》:「你可便省烦恼,莫伤怀。」
省 [ xǐng ]
动- 检讨、审察。如:「内省」、「反省」。《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探望、问候。如:「晨昏定省」。《红楼梦·第八三回》:「前儿贵妃娘娘省亲回来,我们还亲见他带了几车金银回来。」
- 明了、领悟。《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为他人言,皆不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喒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 考校。《礼记·中庸》:「日省月试。」
- 记得、记住。如:「记省」。元·孙仲章《勘头巾·楔子》:「全不省上青骢,只记得金钟漫捧,直劝我吃的到喉咙。」
游宴(遊讌)yóu yàn
同“ 游宴 ”。 嬉游宴饮。《后汉书·鲁丕传》:“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讌,事不可听。”《晋书·刘粲载记》:“ 粲 荒耽酒色,游讌后庭。”参见“ 游宴 ”、“ 游醼 ”。
(1).游乐。《汉书·张安世传》:“ 鸿嘉 中,上欲遵 武帝 故事,与近臣游宴。”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鬱蒸。”
(2).交游宴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礼部官房》:“ 南京 礼部堂属,俱轮教坊值茶,无论私寓游宴,日日皆然。”《文汇报》1986.10.8:“抗战胜利后,他曾出资办过书店和印刷厂,又恢复了《论语》周刊,可惜都没有认真从事,而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耗费在游宴上。”
亦作“ 游燕 ”。亦作“ 游讌 ”。 游乐宴饮。《列子·周穆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恤民灾害,不遑游宴。”《晋书·外戚传·羊琇》:“又喜游讌,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谢太傅 往看之”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 戴逵 ﹞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方今在朝廷者,多以游讌娱乐为事。” 宋 苏舜钦 《黄雍于西安修水之侧起佚老亭以奉亲》诗:“何如轻舟早还家,日对白云奉游宴。” 明 何景明 《白菊赋》:“指孤芳而缔好,创游燕以为嬉。” 清 柳树芳 《大水行》:“珍穷水陆恣游讌,乐酣歌舞起楼臺。” 王国维 《观堂集林·太史公行年考》:“ 武帝 游宴后庭,始用宦官,非古制也。” ——《漢語大詞典》
(1).游乐。《汉书·张安世传》:“ 鸿嘉 中,上欲遵 武帝 故事,与近臣游宴。”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鬱蒸。”
(2).交游宴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礼部官房》:“ 南京 礼部堂属,俱轮教坊值茶,无论私寓游宴,日日皆然。”《文汇报》1986.10.8:“抗战胜利后,他曾出资办过书店和印刷厂,又恢复了《论语》周刊,可惜都没有认真从事,而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耗费在游宴上。”
亦作“ 游燕 ”。亦作“ 游讌 ”。 游乐宴饮。《列子·周穆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恤民灾害,不遑游宴。”《晋书·外戚传·羊琇》:“又喜游讌,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谢太傅 往看之”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 戴逵 ﹞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方今在朝廷者,多以游讌娱乐为事。” 宋 苏舜钦 《黄雍于西安修水之侧起佚老亭以奉亲》诗:“何如轻舟早还家,日对白云奉游宴。” 明 何景明 《白菊赋》:“指孤芳而缔好,创游燕以为嬉。” 清 柳树芳 《大水行》:“珍穷水陆恣游讌,乐酣歌舞起楼臺。” 王国维 《观堂集林·太史公行年考》:“ 武帝 游宴后庭,始用宦官,非古制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