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行当(行當)háng dāng
(1).即将;将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妇病行》:“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飢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復念之!” 宋 梅尧臣 《九日陪京东马殿院会迭嶂楼》诗:“行当登 泰山 ,云扫日月开。”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鬼陞城隍》:“冥王以吾有大阴功,某处城隍缺职,吾将聂之,行当与君别。”
(2).正应。 唐 高适 《河西送李十七》诗:“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杨荣》:“吾辈衰残,无以効力,行当择后生可任者以报圣恩耳。” ——《漢語大詞典》
(2).正应。 唐 高适 《河西送李十七》诗:“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杨荣》:“吾辈衰残,无以効力,行当择后生可任者以报圣恩耳。” ——《漢語大詞典》
自劾 zì hé
检举自己的过失。《汉书·王嘉传》:“臣谨封上詔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 子春 既归,愧其忘誓。復自劾以谢其过。” 宋 程颢 《辞西京提刑奏状》:“既已抗章自劾,屏居俟命,岂意刑书未正,而恩典过颁。”《清史稿·勒尔锦传》:“中途引还,具疏自劾,请解大将军任,赴 沅州 自効。”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暂寓(暫寓)zàn yù
犹暂来。 宋 苏轼 《和陶还旧居》:“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 宋 陆游 《初夏杂兴》诗之三:“咄咄无穷事,腾腾暂寓身。” ——《漢語大詞典》
等 děng《國語辭典》
等 [ děng ]
名- 品级、次第。如:「上等」、「甲等」、「劣等」、「高人一等」。
- 种、类。如:「何等人物」、「这等事情」。《红楼梦·第一一五回》:「在弟是庸庸碌碌一等愚人,忝附同名。」
- 表类数之词:➊ 表复数。如:「我等」、「尔等」、「一干人等」、「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金融中心。」➋ 表列举不尽。如 :「我每天单是孩子的事都忙昏了,其他如厨房等等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 一种小型的秤。用来称金、银、药物等少量物品的衡器。《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便取出银子,刚刚一块,讨等来一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大等秤进,小等秤出。」俗称为「等子」、「戥子」。
- 待、候。如:「等车」、「等一会儿」。《西游记·第一四回》:「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又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
- 相同、相齐。如:「相等」、「等于」、「均等」、「平等」、「高低不等」。
邮传(郵傳)yóu chuán
(1).传舍,驿馆。 宋 王禹偁 《商於驿记后序》:“ 吴 、 越 、 江 、 淮 、 荆 、 湘 、 交 、 广 ,郡吏上计,皇华宣风,憧憧往来,皆出是郡,盖半天下矣。故邮传之盛,甲於它州。” 元 周权 《宵征》诗:“野路无邮传,迢迢第几程。” 清 赵翼 《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邮传连三省,漕渠过万艘。”
(2).借指驿丞、驿吏等人员。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此等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驱追邮传,折辱守宰,公私劳扰,民不聊生。”
(1).转运官物,传送文书。《新唐书·崔衍传》:“州部多巖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宋史·王全斌传》:“邮传不通者月餘, 全斌 等甚惧。”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荔枝之祸》:“邮传者疲毙於道,极为生民之害。”
(2).传播,口耳相传。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有喙有耳者,相邮传作丑语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遂貌其呆状,相邮传作丑语,而名之‘孙痴’。” ——《漢語大詞典》
(2).借指驿丞、驿吏等人员。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此等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驱追邮传,折辱守宰,公私劳扰,民不聊生。”
(1).转运官物,传送文书。《新唐书·崔衍传》:“州部多巖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宋史·王全斌传》:“邮传不通者月餘, 全斌 等甚惧。”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荔枝之祸》:“邮传者疲毙於道,极为生民之害。”
(2).传播,口耳相传。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有喙有耳者,相邮传作丑语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遂貌其呆状,相邮传作丑语,而名之‘孙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