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东冈列僧舍,楼阁散清阴。

郑岳明代〕《林都宪翠庭邀游南山登高陇历诸名胜有作

城郭风尘满,篮舆远追寻。崎岖历田埂,转望凤山岑。

松柏翳原野,中有大夫林。敛衽肃下拜,廉退昔所钦。

山川莽回护,佳气郁以深。东冈列僧舍,楼阁散清阴。

推窗延远景,啜茗涤烦襟。拜亭倍虚敞,深树响鸣琴。

时平偃兵革,禾黍复森森。吾侪幸无事,及兹盍朋簪。

清欢杂嘲笑,美酒时共斟。岁月岂久待,騄骥已骎骎。

畴能究缘业,且谐尘外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东冈僧舍楼阁清阴

东冈(東岡)dōng gāng
向阳的山冈。《后汉书·周燮传》:“自先世以来,勋宠相承,君独何为守东冈之陂乎?”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公命城者改埋於东冈,祭之以豚酒。” 唐 韦应物 《射雉》诗:“走马上东冈,朝日照野田。”  ——《漢語大詞典》
列 liè《國語辭典》

列 [ liè ]

  1. 行次。《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既濟,而未成列。」《禮記·喪大記》:「火三列,黼三列。」唐·孔穎達·正義:「列,行也。」
  2. 位次、職位。《論語·季氏》:「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3. 類。如:「這不在討論之列。」、「他們公司開發出新系列的產品。」
  4. 量詞。計算成行成列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列火車」、「營房前站著一列士兵。」
  5. 姓。如戰國時有列禦寇。
  1. 分解、分開。《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通「裂」。
  2. 依次排比。如:「排列」、「陳列」、「列隊」。晉·陶淵明〈詠荊軻詩〉:「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3. 安排、放入。如:「大家的意見均列入紀錄。」
  1. 各、眾。如:「列國」、「列祖列宗」。《紅樓夢·第六二回》:「我來了,全仗列位扶持。」
  1. 一一的。如:「列舉」。
僧舍 sēng shè
(1).僧人的住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暖香满室如春》:“ 宝云溪 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则燃薪火,暖香一炷,满室如春。”
(2).指寺院。 宋 真山民 《晓行山间》诗:“僧舍在何许?隔林鐘磬清。” 清 阎尔梅 《锦屏山》诗:“渔林乌柳围金橘,僧舍香楠荫铁蕉。”  ——《漢語大詞典》
楼阁(樓閣)lóu gé
泛指楼房。阁,架空的楼。《后汉书·吕强传》:“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堊,雕刻之饰,不可单言。”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西游记》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  ——《漢語大詞典》
散 sàn/sǎn《國語辭典》

散 [ sàn ]

  1. 分离。如:「分散」、「离散」、「烟消云散」。
  2. 分布、撒出。如:「散播」、「散发」、「天女散花」。
  3. 排遣、抒发。如:「散闷」、「散心」。唐·杜甫〈落日〉诗:「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4. 解雇、解职。如:「遣散」。
  5. 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散 [ sǎn ]

  1. 不自约束的。如:「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唐·杨倞·注:「散,不拘检者也。」
  2. 零碎、不紧凑。如:「散工」、「散沙」。
  3. 闲逸。如:「闲散」、「散官」。
  4. 杂乱、没有规则。如:「散乱」。《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1. 分开、解体。如:「队伍散了」、「头发散了」。
  1. 药粉。如:「胃散」、「药散」、「消暑散」。
  2. 姓。如周代有散宜生。
清阴(清陰)qīng yīn
(1).清凉的树阴。 晋 陶潜 《归鸟诗》:“顾儔相鸣,景庇清阴。” 唐 薛能 《杨柳枝》词:“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阴却不如。”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你恋着那清阴半亩香千阵。”
(2).喻恩泽。 宋 苏轼 《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3).谓天气阴凉。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