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

元稹唐代〕《放言五首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五斗解酲犹恨少,
十分飞盏未嫌多。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酒熟餔糟学渔父。
饭来开口似神鸦。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
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纵使被雷烧作烬,
宁殊埋骨扬为尘。得成蝴蝶寻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玉英惟向火中冷,
莲叶元来水上干。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三十年来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两回左降须知命,
数度登朝何处荣。乞我杯中松叶满,遮渠肘上柳枝生。
他时定葬烧缸地,卖与人家得酒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近来便高歌醉舞诗狂

近来(近來)jìn lái
指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唐 柳浑 《牡丹》诗:“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清 李翰 《秋怀》诗:“不识 钱塘江 上水,近来添得几层愁。” 杨朔 《潼关之夜》:“近来这里很严,同志们顶好早早回栈房去。”  ——《漢語大詞典》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1.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2.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3.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1.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1. 参见「[[逢逢]]」条。
  1. 姓。如夏朝有逢蒙。
酒 jiǔ《國語辭典》

酒 [ jiǔ ]

  1. 用米、麦或水果等发酵酿制而成,内含酒精的刺激性饮料。如:「米酒」、「葡萄酒」。宋·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三首之三:「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1.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2.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3.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1.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2.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3.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4.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1.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2.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3.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1.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2.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1.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1.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高歌 gāo gē
(1).高声歌吟。 汉 枚乘 《七发》:“高歌陈唱,万岁无斁。” 唐 许浑 《秋思》诗:“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明 刘基 《过秦楼》词:“且高歌对酒,趁取韶华未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如谓《桑中》一篇,有渎圣明,则各本《诗经》,均存而不废,能受于庭下,吟于堂上,独不得高歌于大庭广众之中乎。”
(2).放声高唱的歌曲。 明 申涵光 《寓金陵柬诸知己》诗:“颜热听高歌,歌终带涕泗。” 李洪程 《放歌太行山水间》:“ 太行山 回应起雄壮的高歌。”  ——《漢語大詞典》
醉舞 zuì wǔ
犹狂舞。 唐 李白 《邠歌行上新平长兄粲》:“ 赵 女长歌入彩云, 燕 姬醉舞娇红烛。”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醉舞且摇鸞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清 丘逢甲 《重有忆迭前韵》:“东风吹楼作醉舞,一枝夜泣梨花雨。”  ——《漢語大詞典》
诗狂(詩狂)shī kuáng
狂放不羁的诗人。 唐 元稹 《放言》诗:“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便欲魔。” 金 元好问 《天涯山》诗:“诗狂他日笑 遗山 , 饭颗 不妨嘲 杜甫 。” 清 张问陶 《壬申三月四日去郡口占》:“絶口不谈官里事,头衔重整旧诗狂。”  ——《漢語大詞典》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 加剧:疾大~。
  3. 疏导:~九川。
渐 [ jiān ]
  1.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 流入:东~于海。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魔 mó《國語辭典》

魔 [ mó ]

  1. 佛教指修道的障害、破坏者。如:「魔由心生」。《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第三》:「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
  2. 一般指能害人性命、迷惑人的鬼怪。如:「妖魔」、「恶魔」。《西游记·第二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3. 如妖魔般的恶人。如:「色魔」。
  4. 过度的嗜好成癖或入迷。如:「著魔」、「入魔」。
  1. 神秘而不可思议的。如:「魔术」、「魔法」、「魔镜」。
  2. 可怕的、凶恶的。如:「魔掌」、「魔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