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自叹旅人行意速,每嫌杯酒缓归期。

元稹唐代〕《忆醉

自叹旅人行意速,每嫌杯酒缓归期。
今朝偏遇醒时别,泪落风前忆醉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旅人行意杯酒归期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旅人 lǚ rén
(1).官名。掌管割烹之事。《仪礼·公食大夫礼》:“雍人以俎入,陈于鼎南;旅人南面加匕于鼎,退。” 郑玄 注:“旅人,雍人之属旅食者也。”
(2).客居在外的人。《国语·晋语八》:“ 孙林甫 曰:‘旅人所以事子也,唯事是待。’” 韦昭 注:“旅,客也。言寄客之人不敢违命。”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上戍石鼓山》诗:“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 山 东羣盗散,闕下受降频。诸将归应尽,题书报旅人。”
(3).旅行在途的人;奔走在外的人。 唐 任翻 《秋晚途次》诗:“众鸟已归树,旅人犹过山。”《朱子语类》卷五九:“如 孔子 之圣……终身栖栖为旅人,又仅得中寿。” 明 徐士俊 《汪十四传》:“愿乞壮士,重过 西川 ……俾啸聚之徒,大不得志於我旅人也。” 王西彦 《鱼鬼》:“远道的旅人或许会对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上的孤松)的存在发出惊叹,感到生命的不可思议。”
(4).众人,庶民百姓。 唐 罗隐 《谗书·刻严陵钓台》:“今之世风俗偷薄,禄位相尚,朝为一旅人,暮为九品官,而骨肉亲戚已有差等矣。”  ——《漢語大詞典》
行意 xíng yì
(1).谓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国语·越语下》:“王曰:‘……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 范蠡 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 韦昭 注:“制,法也。意,志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赵·石虎》:“﹝ 石虎 ﹞拜征虏将军,性酷虐无道,军中勇敢策略与己侔者,輒因事害之…… 勒 ( 石勒 )屡加责诲,而行意自若。” 宋 苏轼 《初别子由》诗:“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考察科道》:“ 高新郑 生平,彷彿似 桂安仁 ,其才锋气魄同,忮忍专愎同,其受主上眷知亦同,故皆能乘权行意如此。”
(2).犹行色。指出发前后的神态、情景或气派。《魏书·王慧龙传》:“ 慧龙 年十四,为沙门 僧彬 所匿。百餘日,将 慧龙 过 江 ,为津人所疑,曰:‘行意怱怱徬徨,得非 王 氏诸子乎?’”
(3).离去的意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谈了半天, 弥轩 似有行意。”  ——《漢語大詞典》
速 sù《國語辭典》

速 [ sù ]

  1. 快、急。表时间。如:「迅速」、「速成」、「速写」。《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大,大事不成。」
  1. 邀请。《易经·需卦·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文选·张衡·南都赋》:「以速远朋,嘉宾是将;揖让而升,宴于兰堂。」
  2. 招致。《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毋速天罚,赦图不谷。」《国语·楚语下》:「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1. 速度的简称。如:「光速」、「音速」。
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1.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1.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2.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1.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嫌 xián《國語辭典》

嫌 [ xián ]

  1. 怨隙、仇怨。如:「尽释前嫌」。《镜花缘·第二回》:「只顾为著游戏小事,角口生嫌,岂料后来许多因果,莫不从此而萌。」
  2. 处于可疑的地位。如:「避嫌」。《文选·沈约·恩幸传论》:「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但在先有兄弟之好,今后有男女之嫌。」
  1. 厌恶、讨厌。如:「嫌弃」、「嫌贫爱富」、「这小孩很惹人嫌。」《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论者嫌其铜臭。」《红楼梦·第一九回》:「只知嫌人家脏。」
  2. 猜疑、怀疑。汉·王充《论衡·自纪》:「狱者嫌辜,卿决疑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那知这事,却来嫌我!」
  3. 近似。《荀子·礼论》:「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则嫌于禽兽矣。」
杯酒(盃酒)bēi jiǔ
(1).一杯酒。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未尝衔盃酒,接慇懃之欢。”
(2).指饮酒。《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盃酒间可解。”  ——《漢語大詞典》
缓 ( 緩 ) huǎn
缓 [ huǎn ]
  1. 慢,与“”相对:~步。~行(xíng )。~慢。迟~。
  2. 延迟:~刑。~办。~役。~征。刻不容~。
  3. 放松,松弛:~和。~冲。~解(jiě)。和~。
  4. 苏醒,恢复:~气。~醒。
归期(歸期)guī qī
(1).归来的日期。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 山夜雨涨秋池。”
(2).谓晚年。 杨朔 《红石山》:“一个老人家,受苦受难,心上磨得起茧,归期落得这样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