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烦闹荣华犹易过,

白居易唐代〕《谕亲友

适情处处皆安乐,大抵园林胜市朝。烦闹荣华犹易过,
优闲福禄更难销。自怜老大宜疏散,却被交亲叹寂寥。
终日相逢不相见,两心相去一何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荣华

烦 ( 煩 ) fán
烦 [ fán ]
  1. 苦闷,急躁:~躁。~乱。~恼。~闷。~郁。心~意乱。
  2. 又多又乱:不厌其~。要言不~。~絮。~琐。~冗。~文。麻~。
  3. 搅扰:~扰。~嚣。
  4. 敬辞,表示请、托:~劳。~请。
闹 ( 鬧 ) nào
闹 [ nào ]
  1. 不安静:~市。热~。
  2. 搅扰:~心。~腾。
  3. 戏耍,耍笑:戏~。~洞房。
  4. 发生(疾病或灾害):~病。~事。~水灾。
  5. 发泄,发作:~气。~情绪。
  6. 生机勃勃,旺盛,声势浩大,热火朝天地搞:红杏枝头春意~。~元宵。
荣华(榮華)róng huá
(1).草木茂盛、开花。《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淮南子·原道训》:“是故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羽者嫗伏,毛者孕育,草木荣华,鸟兽卵胎。”《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况且在此溪山秀丽,草木荣华,又与 金郎 同栖一处。”
(2).指茂盛的花。 闻一多 《花儿开过了》诗:“一夏底荣华被一秋的馋风扫尽了。”
(3).朝菌的别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翫,非宏才也。” 王利器 集解:“荣华,朝菌,一物而异名。”
(1).喻美好的容颜或年华。《楚辞·离骚》:“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王琦 注:“言年华日去,如水之东流。”
(2).荣耀;显贵。《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冠我玄冕,要我朱紱。朱紱光大,使我荣华。” 宋 苏轼 《赐韩绛乞致仕不允诏》:“元老在位,邦之荣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专候夫人到京,共享荣华。” 郁达夫 《沉沦》二:“他们留了五个月学回去的人,岂不在那里享荣华安乐么?”
(3).谓以为荣显。《庄子·田子方》:“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
(4).指华美的辞藻。《庄子·齐物论》:“道隐於小成,言隐於荣华。” 成玄英 疏:“荣华者,谓浮辩之辞,华美之言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鬱湮,餘风不畅。”
(5).中医指旺盛的血气。《灵枢经·天年》:“荣华頽落,髮颇斑白。”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1.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2.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1.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4.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2.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