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若夫 ruò fú
至于。用于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易·繫辞下》:“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若夫上上人,则举世絶少;非直少也,盖絶无之矣。”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但白话的生长,总当以《新青年》主张以后为大关键,因为态度很平正。若夫以前文豪之偶用白话入诗文者,看起来总觉得和运用‘僻典’有同等之精神也。” ——《漢語大詞典》
淫雨 yín yǔ
(1).久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蚤降。” 郑玄 注:“淫,霖也,雨三日以上为霖。”《左传·庄公十一年》:“天作淫雨,害於粢盛,若之何不弔?”《史记·龟策列传》:“淫雨不霽,水不可治。” 宋 司马光 《知永兴军谢上表》:“经夏亢阳,苗青乾而不秀;涉秋淫雨,穗腐黑而无收。” 清 龚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赋》:“淫雨久极,黭黭汩汩,泥泥没没,万民蹙额。”
(2).霉雨。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在这郁热的淫雨天,连地铺上的草和挂在墙上的烂帽子都长了霉。” ——《漢語大詞典》
(2).霉雨。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在这郁热的淫雨天,连地铺上的草和挂在墙上的烂帽子都长了霉。” ——《漢語大詞典》
霏霏 fēi fēi
(1).雨雪盛貌。《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王逸〈九思·怨上〉》:“雷霆兮硠礚,雹霰兮霏霏。”原注:“霏霏,集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清 唐孙华 《柳絮》诗之一:“搅天晴雪日霏霏,忽漫成团密又稀。”
(2).泛指浓密盛多。《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晋书·胡毋辅之传》:“ 澄 ( 王澄 )尝与人书曰:‘ 彦国 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絶,诚为后进领袖也。’”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鬱霏霏以葳蕤,辉熠熠以严顒。”《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 清 孙枝蔚 《杂咏》:“渺渺春江孤雁去,霏霏古树暗香来。”
(3).飘洒,飞扬。 晋 潘岳 《西征赋》:“雍人缕切,鸞刀若飞,应刃若俎,靃靃霏霏。” 唐 贾至 《铜雀台》诗:“抚弦心断絶,听管泪霏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梦》:“俄梦朱衣道人,长丈餘,特以青灰落衣襟霏霏然。”
(4).纷乱貌。 汉 王粲 《羽猎赋》:“鹰犬竞逐,弈弈霏霏。” 唐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诗:“忽復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浓密盛多。《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晋书·胡毋辅之传》:“ 澄 ( 王澄 )尝与人书曰:‘ 彦国 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絶,诚为后进领袖也。’”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鬱霏霏以葳蕤,辉熠熠以严顒。”《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 清 孙枝蔚 《杂咏》:“渺渺春江孤雁去,霏霏古树暗香来。”
(3).飘洒,飞扬。 晋 潘岳 《西征赋》:“雍人缕切,鸞刀若飞,应刃若俎,靃靃霏霏。” 唐 贾至 《铜雀台》诗:“抚弦心断絶,听管泪霏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梦》:“俄梦朱衣道人,长丈餘,特以青灰落衣襟霏霏然。”
(4).纷乱貌。 汉 王粲 《羽猎赋》:“鹰犬竞逐,弈弈霏霏。” 唐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诗:“忽復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漢語大詞典》
连月(連月)lián yuè
(1).积数月。 汉 王充 《论衡·难岁》:“积分为日,累日为月,连月为时,纪时为岁。”
(2).连续数月。《汉书·王莽传上》:“ 莽 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与 绍 ( 袁绍 )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漢語大詞典》
(2).连续数月。《汉书·王莽传上》:“ 莽 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与 绍 ( 袁绍 )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阴风(陰風)yīn fēng
(1).朔风;阴冷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阴风振凉野,飞雪瞀穷天。”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明 高明 《琵琶记·张公遇使》:“青山古木何时了。断送人多少。孤坟谁与扫荒苔?连塚阴风吹送纸钱遶。”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一阵阴风,许多蓬头的、秃头的、瘦的、胖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鬼魂出现。”
(2).隐含杀伐之气的风。 唐 杜甫 《北征》诗:“阴风西北来,惨澹随 回鶻 。” 唐 李商隐 《韩碑》诗:“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淡天王旗。” ——《漢語大詞典》
(2).隐含杀伐之气的风。 唐 杜甫 《北征》诗:“阴风西北来,惨澹随 回鶻 。” 唐 李商隐 《韩碑》诗:“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淡天王旗。” ——《漢語大詞典》
怒号(怒號)nù háo
亦作“ 怒呺 ”。 愤怒呼号;大声叫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唐 杜甫 《朱凤行》:“愿分竹实及螻蚁,尽使鴟梟相怒号。”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清 吴敏树 《游大云山记》:“水走絶涧下,声怒号。” 田间 《阿拉伯礼赞》:“ 地中海 在怒号。” ——《漢語大詞典》
浊 ( 濁 ) zhuó
浊 [ zhuó ]
- 水不清,不干净:浑~。污~。~浪。~流。
- 混乱:~世。
- 声音低沉粗重:~声~气。~音。
浪 làng《國語辭典》
浪 [ làng ]
名- 大的水波。如:「海浪」、「巨浪」。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凡物因振动而起伏如浪的都称为「浪」。如:「声浪」、「麦浪」。唐·陆龟蒙〈樵人十咏〉一○首之五:「争推好林浪,共约归时节。」
- 姓。如晋代有浪逢。
- 放纵不拘、放荡不正。如:「浪荡」、「浪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此妇坚贞之性,数年以来,老僧颇识之,彼是不肯作浪语的。」《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心猿意马驰千里,浪蝶狂蜂闹五更。」
- 虚妄、空。如:「浪得虚名」。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 轻率、随意。如:「浪费」。唐·张籍〈赠王秘书〉诗:「不曾浪出谒公侯,唯向花间水畔游。」
浪 [ láng ]
- 参见「浪浪」、「沧浪」等条。
排空 pái kōng
凌空;耸向高空。 南朝 梁 何逊 《赠韦记室黯别》诗:“无因生羽翰,千里暂排空。” 隋 魏澹 《园树有巢鹊戏以咏之》:“早晚时应至,轻举一排空。” 明 王玉峰 《焚香记·途中》:“排空戈戟冰乱摧,繚绕旗旌云四飞。” 清 方文 《庐山诗·〈五老峰〉序》:“又十里为 五老峯 ,悬崖削壁,排空插汉,如五老人駢肩而立,真巨观也。” 郭沫若 《黄山之歌》:“想见秋时枫叶丹,排空万面树红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