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霜秋 shuāng qiū
深秋。 唐 卢仝 《感秋别怨》诗:“霜秋自断魂, 楚 调怨离分。”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黄菊盛。” 宋 苏轼 《送文与可出守陵州》诗:“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 ——《漢語大詞典》
晓 ( 曉 ) xiǎo
晓 [ xiǎo ]
- 天明:~市。拂~。破~。报~。
- 知道,懂得:~畅。~得。分~。
- 使人知道清楚:~示。~谕。
凉 ( 涼 ) liáng/liàng《國語辭典》
- 「凉 」的异体字。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動-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 生命。如:「輕生」、「餘生」。
-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日观(日觀)rì guàn
泰山 峰名。为著名的观日出之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引 汉 应劭 《汉官仪》:“ 泰山 东南山顶名曰 日观 。 日观 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许,故以名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 元天 高北列, 日观 临东溟。” 清 顾炎武 《酬归祚明戴笠王仍潘柽章四子见怀二十韵》:“ 岱宗 临 日观 , 梁父 躡云梯。” ——《漢語大詞典》
极目(極目)jí mù
(1).满目;充满视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含淳咏德之声盈耳,登降揖让之礼极目。”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及明,望其村,水已极目,大树或露梢而已,不復有人。”《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元年》:“诸军大掠。士民衣纸及布襦者,满街极目。”
(2).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汉 王粲 《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 荆山 之高岑。”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羣水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亭在土山之上,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万里 长江 横渡,极目 楚 天舒。” ——《漢語大詞典》
(2).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汉 王粲 《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 荆山 之高岑。”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羣水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亭在土山之上,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万里 长江 横渡,极目 楚 天舒。” ——《漢語大詞典》
送 sòng《國語辭典》
送 [ sòng ]
動- 遣去。《說文解字·辵部》:「送,遣也。」宋·文天祥〈正氣歌〉:「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 陪伴著走。如:「護送」、「送小弟弟回家」、「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唐·杜甫〈兵車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 告別。如:「送別」、「送舊迎新」、「送行」。
- 贈給。如:「贈送」、「他送我一本書。」
- 輸運。如:「送貨」、「送信」、「運送」。
- 供應。如:「送水」、「送電」。
- 傳遞。如:「送秋波」。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七:「去影忽不見,回風送天聲。」
- 犧牲。如:「送死」、「送命」。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您哥哥暑濕風寒縱較些,多被那煩惱憂愁上送了也。」
飞鸿(飛鴻)fēi hóng
(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2).虫名。《逸周书·度邑》:“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指音信。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 ——《漢語大詞典》
(2).虫名。《逸周书·度邑》:“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指音信。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