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我有太平歌颂,待形容贤业。

王以宁宋代〕《好事近

诗客少微家,世有斗南人杰。一段素襟清韵,似玉壶冰雪。
怀中卿相饱经纶,况是好时节。我有太平歌颂,待形容贤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太平歌颂形容贤业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太平 tài píng
(1).谓时世安宁和平。《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寧。”《史记·秦始皇本纪》:“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唐 温庭筠 《长安春晚》诗之二:“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2).泛指平静无事。《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店主人见 张 客无事,偶语及此房内曾有妇人縊死,往往作怪,今番却太平了。” 巴金 《家》三九:“带着那么多银元,路上很不方便。幸而最近这一路还太平。”
(3).谓高低、胜负。《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周霸 不赶,在阵上高叫:‘ 秦 将愿出阵分过太平。’”《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若有良将,愿求出阵,定个太平。”  ——《漢語大詞典》
歌颂(歌頌)gē sòng
(1).歌唱《颂》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颂》,曰:‘至矣哉!’” 杜预 注:“《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后谓用诗歌颂扬,亦泛谓用言语文字赞美。《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矫託天命,伪作符书……戏弄神祇,歌颂祸殃。”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其业则读书著文,歌颂 尧 舜 之道。”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同万民而歌颂,莫罄豫鸣。”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
(2).指歌功颂德的诗文。《汉书·王褒传》:“﹝上﹞数从 褒 等放猎,所幸宫馆,輒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是以丰功韙命,润色縢策,盛德形容,藻被歌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景范碑》:“垂其训聚而为坟典,形其美流而为歌颂。”  ——《漢語大詞典》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1.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2.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3.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4.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1.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1.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形容 xíng róng
(1).外貌;模样。《管子·内业》:“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於形容,见於肤色。”《北史·夏侯道迁传》:“时日晚天阴,空中微闇,咸见 夬 在坐,衣服形容,不异平昔。” 宋 王禹偁 《赁宅》诗:“老病形容日日衰,十年赁宅住京师。” 吴组缃 《天下太平》:“它的形容虽因年久失修,显得很是晦暗败坏了……”
(2).指表情,神态。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她听了这话,又深深的看了我一眼,作了一种不了解的形容,依旧的走到她的房里去了。”
(3).形状。《易·繫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賾,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按其形容,皆刀斧凿削而成者。”
(4).指盛德的表现;体现。《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晋书·蔡谟传》:“盗贼奔突,王都隳败,而此堂块然独存,斯诚神灵保祚之徵,然未是大 晋 盛德之形容,歌颂之所先也。” 宋 王禹偁 《单州谢上表》:“此际臣之本郡实有行宫,儻得导行皇舆,扫除御路,撰礼天之书册,虽匪职司,对盛德之形容,敢忘歌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驾》:“虽不足贡声宗庙,形容盛德,愿与耕稼陶渔者歌江湖田野间,亦足自快。”
(5).借指盛德。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天下之金石,不足颂閤下之形容矣。”
(6).描摹;描述。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形容》:“形容:絶佇灵素,少迴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儒道交融的妙用,真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
(7).指装饰、描画。 唐 白居易 《画弥勒上生帧记》:“以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养之。”
(8).比照。《水浒传》第十二回:“ 王伦 心里想道:‘若留 林冲 ,实形容得我们不济。’”  ——《漢語大詞典》
贤业(賢業)xián yè
善美的事业。 宋 李觏 《送李著作知柳州》诗:“自此观贤业,洪钟且试撞。” 宋 晁补之 《贺门下吴侍郎启》:“致主忠诚,济时贤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