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春山叠叠秋波慢。

赵彦端宋代〕《虞美人

断蝉高柳斜阳处。池阁丝丝雨。绿檀珍簟卷猩红。屈曲杏花蝴蝶、小屏风。
春山叠叠秋波慢。收拾残针线。又成娇困倚檀郎。无事更抛莲子、打鸳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山叠叠秋波

春山 chūn shān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维 《鸟鸣涧》诗:“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处处子规声。”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隐 《代董秀才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园 《后南柯·释酗》:“问何时消除芥蔕,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 大兴 、 宛平 县令设案於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漢語大詞典》
叠叠(疊疊)dié dié
亦作“迭叠”。 层层重迭貌。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之十四:“高坟叠叠满山隅,长袖纷纷徒竞世。” 明 许潮 《武陵春》:“青山叠叠水潺潺,水自悠悠山自闲。” 冰心 《新诗发展的康庄大道》:“工人到了 丹江 口,迭迭青山齐发抖。”  ——《漢語大詞典》
秋波 qiū bō
(1).秋天的水波。 唐 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秋波落 泗水 ,海色明 徂徠 。” 唐 温庭筠 《苏武庙》诗:“ 茂陵 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2).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眼色暗相鉤,秋波横欲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 欲语防飞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 许宣 。” 叶圣陶 《倪焕之》十:“女郎的步子该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该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
(3).喻指蕴含着的深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漢語大詞典》
慢 màn《國語辭典》

慢 [ màn ]

  1. 怠惰。《说文解字·心部》:「慢,惰也。」
  2. 骄傲、不礼貌的。如:「傲慢」、「轻慢」、「侮慢」。
  3. 速度低、不快的。如:「慢车」、「动作很慢」。
  1. 迟缓的。如:「请慢走」。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2. 从缓、稍缓。如:「且慢生气,先听听他怎么说。」、「慢点儿告诉他,过阵子再说吧!」
  1. 轻侮、轻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唐·韩愈〈答冯宿书〉:「虽不肖人至,未尝敢以貌慢之。」
  1. 宋词的体制。长调称为「慢」,以调长声缓得名。如声声慢、扬州慢、木兰花慢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