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仄径(仄徑)zè jìng
狭窄的小路。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羣躋幽壑巔,捫萝遵仄径。” 程善之 《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仄径俯飞鸟,屡进乃旋止。” ——《漢語大詞典》
荫 ( 蔭 ) yīn/yìn
荫 [ yīn ]
- ◎ 林木遮住日光所成的阴影:树~。
- ◎ 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宫槐 gōng huái
槐树。据《周礼》, 周 代宫廷植三槐,三公位焉,故后世皇宫中多栽植,因称。 南朝 梁元帝 《漏刻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暉。” 唐 王维 《宫槐陌》诗:“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緑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宋 黄庭坚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之二:“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宫槐古树閲沧田,掛寒烟,倚頽垣。” ——《漢語大詞典》
幽阴(幽陰)yōu yīn
(1).阴静;幽深。《礼记·郊特牲》:“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 孔颖达 疏:“幽,深也。欲使其妇深思阴静之义,以修妇道。”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 巫山 幽阴地,神女艷阳年。”
(2).阴暗。 宋 苏辙 《次韵子瞻锁院赐酒及烛》:“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方知覆育长。”
(3).指阴间。《旧唐书·崔彦昭传》:“尔其坚持正直,允执规程,但畏幽阴,必归公当。”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幽阴之气,钟於北方,人之所终归,鬼之所藏也。”
(4).用以指阴魂。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或幽阴尚滞,涣泽未霑;或嗣续已无,奠羞多闕。” 宋 苏轼 《孔毅甫妻挽词》:“幽阴栖房櫳,芳泽在巾袂。” ——《漢語大詞典》
(2).阴暗。 宋 苏辙 《次韵子瞻锁院赐酒及烛》:“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方知覆育长。”
(3).指阴间。《旧唐书·崔彦昭传》:“尔其坚持正直,允执规程,但畏幽阴,必归公当。”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幽阴之气,钟於北方,人之所终归,鬼之所藏也。”
(4).用以指阴魂。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或幽阴尚滞,涣泽未霑;或嗣续已无,奠羞多闕。” 宋 苏轼 《孔毅甫妻挽词》:“幽阴栖房櫳,芳泽在巾袂。”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绿苔(绿苔)
唐 虞世南 怨歌行 镜前红粉歇,阶上绿苔侵。
唐 孟浩然 来阇黎新亭作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
唐 耿湋 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 绕院绿苔闻雁处,满庭黄叶闭门时。
唐 姚合 和刘禹锡主客冬初拜表怀上都故人 林疏晓日明红叶,尘静寒霜覆绿苔。
唐 朱庆馀 宿山居 上国求丹桂,衡门长绿苔。
唐 韩琮 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 赵国林亭二百年,绿苔如毯葛如烟。 ——《骈字类编》
唐 孟浩然 来阇黎新亭作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
唐 耿湋 许下书情寄张韩二舍人 绕院绿苔闻雁处,满庭黄叶闭门时。
唐 姚合 和刘禹锡主客冬初拜表怀上都故人 林疏晓日明红叶,尘静寒霜覆绿苔。
唐 朱庆馀 宿山居 上国求丹桂,衡门长绿苔。
唐 韩琮 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 赵国林亭二百年,绿苔如毯葛如烟。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