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王维唐代〕《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东西明月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住 zhù《國語辭典》

住 [ zhù ]

  1. 長期居留。如:「我住在臺北市。」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2. 歇宿。如:「借住一宿」。
  3. 停止。如:「住手」、「住口」。《紅樓夢·第七回》:「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
  1. 表示牢固或穩當。如:「記住」、「拿住」、「站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2. 表示停頓或靜止。如:「愣住了」、「呆住了」。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1.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2.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3.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4.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5.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6.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7.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8.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东西(東西)dōng xī
(1).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墨子·节用中》:“古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阯 ,北降 幽都 ,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看椅上坐。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 叶圣陶 《黄山三天》:“ 文殊院 前边的 文殊台 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
(2).从东到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自 西河 总秦戍 筑长城东至於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餘里。”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
(3).近旁,旁侧。 唐 薛涛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宋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诗:“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二:“同荷阴阳受埏埴, 金 张 只在岸东西。”
(4).犹四方。 汉 焦赣 《易林·讼之未济》:“避患东西,反入祸门。” 唐 杜甫 《无家别》诗:“我里百餘家,世乱各东西。” 宋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賫。”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人生游跡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
(5).指七、八十岁。《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 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復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於事亦济。’”按, 东晋 南朝 时钱陌不足,以西钱七十、东钱八十为百,故 齐武帝 以为百岁难期,遂借东西钱短陌之数为喻,犹言寿如东钱之八十、西钱之七十于事亦济。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
(6).物产于四方,约言称之为东西。古代亦以指产业。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 大中 二年制:‘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
(7).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箇甚的?”《红楼梦》第三五回:“ 凤姐 笑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 寳兄弟 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 沙汀 《闯关》一:“感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8).特指人或动物(含爱、憎感情)。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东西。”《红楼梦》第一○三回:“ 王夫人 哼道:‘糊涂东西!有紧要的事,你到底説呀!’”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一:“看那个老东西的脸,老像叫人给打肿了似的!” 贺敬之 《放声歌唱》诗:“天呵!叫我怎么养活呵--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如:她养的几只小东西真可爱。  ——《漢語大詞典》
浣 huàn《國語辭典》

浣 [ huǎn ]

  1. 洗滌、洗濯。《廣韻·上聲·緩韻》:「浣,濯也。」唐·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2. 滌除、消除。唐·馬載〈岐陽逢曲陽故人話舊〉詩:「積愁何計遣?滿酌浣相思。」
  1. 唐代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上浣、中浣、下浣。後借作為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明·張自烈《正字通·水部》:「澣(浣)​,俗以上澣、中澣、下澣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故白居易詩:『公假月三旬。』今皆襲用之。省作浣。」

浣 [ ​wǎn ]

  1. (一)​之又音。
纱 ( 紗 ) shā
纱 [ shā ]
  1. 用棉麻纤维、化学纤维等纺成的细缕,用它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棉~。纺~。
  2. 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纺织品:羽~。窗~。~布。~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后作官职的代称。亦称“乌纱帽”)。
  3. 像纱布的:铁~。塑料~。
明月 míng yuè
(1).光明的月亮。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