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宰相阶,百
徐再思〔元代〕《【双调】殿前欢 钓台》
钓鱼台,便齐云安稳似云台。故人同榻成何碍,太史瘦哉。三台宰相阶,百
两黄金带,万丈风波海。争如休去,胜似归来。 杨总管
玉堂臣,经纶大展致其身。腰间斗大黄金印,志在新民。文章汉子云,韬略
吴公瑾,勋业商伊尹。一番桃李,两字麒麟。 观音山眠松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
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两黄金带,万丈风波海。争如休去,胜似归来。 杨总管
玉堂臣,经纶大展致其身。腰间斗大黄金印,志在新民。文章汉子云,韬略
吴公瑾,勋业商伊尹。一番桃李,两字麒麟。 观音山眠松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
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台(三臺)sān tái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
宰相 zǎi xiàng
《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如 秦 汉 之丞相、相国、三公, 唐 宋 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 明 清 之大学士等。《汉书·王陵传》:“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清 倪瑞璿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王师问罪近 江 濆,宰相中书醉未闻。” ——《漢語大詞典》
阶 ( 階 ) jiē
阶 [ jiē ]
-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阶)。~墀(台阶)。~级。~下囚。台~。
- 等级,层次:~层。官~。军~。音~。
- 凭借:~缘(凭借,依附)。
- 由来:~祸。
- 途径:~段。
百 bǎi《國語辭典》
百 [ bǎi ]
语音 名- 数目字。十的十倍。《说文解字·白部》:「百,十十也,从一白。数十十为一百。」大写为「佰」。
- 姓。如古时有百倏,战国时有百丰。
- 众多。如:「百病不侵」。
- 总指一切所有的词。《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百 [ bó ]
读音- 参见「百色县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