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
徐再思〔元代〕《【双调】殿前欢 钓台》
钓鱼台,便齐云安稳似云台。故人同榻成何碍,太史瘦哉。三台宰相阶,百
两黄金带,万丈风波海。争如休去,胜似归来。 杨总管
玉堂臣,经纶大展致其身。腰间斗大黄金印,志在新民。文章汉子云,韬略
吴公瑾,勋业商伊尹。一番桃李,两字麒麟。 观音山眠松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
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两黄金带,万丈风波海。争如休去,胜似归来。 杨总管
玉堂臣,经纶大展致其身。腰间斗大黄金印,志在新民。文章汉子云,韬略
吴公瑾,勋业商伊尹。一番桃李,两字麒麟。 观音山眠松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
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岁寒(歲寒)suì hán
(1).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唐 黄滔 《秋色赋》:“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
(2).喻事情的终极。《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江陵 素畏 襄阳 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復不为朝廷所容。” 胡三省 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
(3).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 李善 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4).喻困境,乱世。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管鲍》:“知人未易,相知实难,谈美初交,利乖岁寒。” 南朝 宋 鲍令晖 《拟客从远方来》诗:“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
(5).喻忠贞不屈的节操(或品行)。《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梁 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漢語大詞典》
(2).喻事情的终极。《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江陵 素畏 襄阳 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復不为朝廷所容。” 胡三省 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
(3).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 李善 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4).喻困境,乱世。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管鲍》:“知人未易,相知实难,谈美初交,利乖岁寒。” 南朝 宋 鲍令晖 《拟客从远方来》诗:“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
(5).喻忠贞不屈的节操(或品行)。《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梁 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漢語大詞典》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動-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 (一)之又音。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梁栋(梁棟)liáng dòng
栋梁。比喻担任国家重任的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并拟省试、京试俱三年一次,考约士移於七月秋凉之时,俾士子等得以宽期习练,庶可倍获真材,储为樑栋。”
(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彻遐邇,是王家梁栋,天府彝鼒。” 何其芳 《哭周恩来同志》诗:“一身真比 泰山 重,万口交称梁栋倾。” ——《漢語大詞典》
(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彻遐邇,是王家梁栋,天府彝鼒。” 何其芳 《哭周恩来同志》诗:“一身真比 泰山 重,万口交称梁栋倾。” ——《漢語大詞典》
翠 cuì《國語辭典》
翠 [ cuì ]
名- 翠鸟的简称。《文选·左思·蜀都赋》:「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 绿色的玉。参见「[[翡翠]]」条。如:「珠翠」。《文选·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
- 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深青色颜料。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词:「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 比喻美女、妓女。如:「倚翠偎红」、「翠绕珠围」。
- 姓。如汉代有翠鸳鸯。
- 用翠羽装饰的。如:「翠衾」、「翠旌」。《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张翠帷,建羽盖。」
- 青绿色的。如:「翠柏」、「翠楼」、「草木苍翠」。
蜿蜒 wān yán
亦作“ 蜿蜑 ”。
(1).龙蛇等曲折爬行貌。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引》:“如青龙蜿蜒,冰澈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豢蛇》:“蛇乃俯首入东室,蜿蜒移时,其躯始尽。”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了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
(2).萦回屈曲貌。 汉 李尤 《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 唐 孟郊 《石淙》诗之四:“蜿蜒相缠掣,犖确亦迴旋。”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紆餘委虵,婉蜑沦涟。” 明 方孝孺 《点山精舍记》:“ 朝翰 能为诗,执笔作行草书,蜿蜒满纸。” 冰心 《斯人独憔悴》:“忽然一缕黑烟, 津 浦 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 ——《漢語大詞典》
(1).龙蛇等曲折爬行貌。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引》:“如青龙蜿蜒,冰澈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豢蛇》:“蛇乃俯首入东室,蜿蜒移时,其躯始尽。”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了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
(2).萦回屈曲貌。 汉 李尤 《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 唐 孟郊 《石淙》诗之四:“蜿蜒相缠掣,犖确亦迴旋。”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紆餘委虵,婉蜑沦涟。” 明 方孝孺 《点山精舍记》:“ 朝翰 能为诗,执笔作行草书,蜿蜒满纸。” 冰心 《斯人独憔悴》:“忽然一缕黑烟, 津 浦 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 ——《漢語大詞典》
俯仰(頫仰)fǔ yǎng
(1).低头和抬头。《墨子·鲁问》:“大王俯仰而思之。”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俯仰观幻化,斯理本如此。”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漢語大詞典》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漢語大詞典》
相从(相從)xiāng cóng
(1).跟随,在一起。《史记·日者列传》:“ 宋中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汉书·食货志上》:“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相从结茆舍,曝背谈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狸》:“弟与之相从半年,且赖渠拯恤,义均伉儷,难诬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苏轼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 ——《漢語大詞典》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苏轼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