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剑:离匣牛斗寒,到手风云助,插腰奸胆破,出袖鬼神伏。
咏剑
离匣牛斗寒,到手风云助,插腰奸胆破,出袖鬼神伏。正直规模,香檀把虎口双吞玉,沙鱼鞘龙鳞密砌珠。挂三尺壁上飞泉,响半夜床头骤雨。
【梁州】金错落盘花扣挂,碧玲珑镂玉妆束,美名儿今古人争慕。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即除。比镆铘端的全殊,纵干将未必能如。曾遭遇诤朝才烈士朱云,能回避叹苍穹雄天项羽,怕追陪报私仇侠客专诸。价孤,世无,数十年是俺家藏物。吓人魂,射人目,相伴着万卷图书酒一壶,遍历江湖。
【尾声】笑提常向尊前舞,醉解多从醒后赎,则为俺未遂封侯把他久担误。有一日修文用武,驱蛮静虏,好与清时定边土。
离匣牛斗寒,到手风云助,插腰奸胆破,出袖鬼神伏。正直规模,香檀把虎口双吞玉,沙鱼鞘龙鳞密砌珠。挂三尺壁上飞泉,响半夜床头骤雨。
【梁州】金错落盘花扣挂,碧玲珑镂玉妆束,美名儿今古人争慕。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即除。比镆铘端的全殊,纵干将未必能如。曾遭遇诤朝才烈士朱云,能回避叹苍穹雄天项羽,怕追陪报私仇侠客专诸。价孤,世无,数十年是俺家藏物。吓人魂,射人目,相伴着万卷图书酒一壶,遍历江湖。
【尾声】笑提常向尊前舞,醉解多从醒后赎,则为俺未遂封侯把他久担误。有一日修文用武,驱蛮静虏,好与清时定边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咏 ( 詠 ) yǒng《國語辭典》
- 「咏 」的异体字。
剑 ( 劍 ) jiàn
剑 [ jiàn ]
- 古代的一种兵器:宝~。长~。~鞘。~术。~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
离 ( 離 ) lí
离 [ lí ]
- 相距,隔开: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
- 离开,分开:分~。~别。~家。~散(sàn)。~职。~异。~间(jiàn )。支~破碎。
- 缺少:办好教育~不开教师。
-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 古同“罹”,遭受。
-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姓。
匣 xiá《國語辭典》
匣 [ xiá ]
名- 收藏器物的小箱子。如:「木匣」、「镜匣」。《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宋·陆游〈长歌行〉:「国雠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 牢笼、囚牢。《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朱温)被地分投解徐州,送左狱禁勘,恰与刘文政同匣。是夜三更,风雨骤作,温打开匣,脱了枷,同那刘文政跃身从气楼走出。」通「柙」。
牛斗(牛鬭)niú dòu
指牛宿和斗宿。传说 吴 灭 晋 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 雷焕 告诉尚书 张华 ,说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在 豫东 丰城 。 张华 派 雷 为 丰城 令,得两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两人各持其一。 张华 被诛后,失所持剑。后 雷焕 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入水,但见两龙各长数丈,光采照人。见《晋书·张华传》。后常用以为典。 北周 庾信 《思旧铭》:“剑没 丰城 ,气存牛斗。” 唐 杜甫 《所思》诗:“徒劳望牛斗,无计斸龙泉。” 元 萨都剌 《过延平津》诗:“神光射霄汉,牛斗为不明。” 何其芳 《忆昔》诗:“光芒万丈射牛斗,要把人间重铸成。”
牛鬭:1.谓牛相斗。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 元 张雨 《春耕》诗:“壶浆稚子看牛鬭,却过田头午餉时。”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广 客蛇影, 殷 师牛鬭。” ——《漢語大詞典》
牛鬭:1.谓牛相斗。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 元 张雨 《春耕》诗:“壶浆稚子看牛鬭,却过田头午餉时。”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殷仲堪 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广 客蛇影, 殷 师牛鬭。”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形-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到手 dào shǒu
指得到,获得。 宋 叶适 《通宜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财物到手,与亲友共费,贸丁田供粥糜而已。”《红楼梦》第九九回:“眼见得白花花的银子,只是不能到手。” 吴组缃 《山洪》三二:“同伴们看不起现时自己能有的武器,一心羡慕那还不能到手的新式家伙。” ——《漢語大詞典》
风云
1.风和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2.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 杨由 ﹞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 西岳华山 有个 陈摶 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
3.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 王涯 《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 徐朔方 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 明 龙正 《〈八阵图合变说〉叙》。
4.《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 高祖 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 唐 虞 之禪,不阶 汤 武 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神交可託,风云於杵臼之间。”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
5.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於 刘 项 ,将军权重於 淮阴 ,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6.谓凭借时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高祖 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 《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
7.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 李善 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壮怀风云鬱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
8.谓风流超群。 唐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 宋 楼颖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
9.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 刘逵 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 衡 巫 ,风云之路千里。”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
10.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於浅水以游於风云之中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明 浚川 《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剷断了风云路。” ——《漢語大詞典》
2.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 杨由 ﹞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 西岳华山 有个 陈摶 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
3.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 王涯 《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 徐朔方 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 明 龙正 《〈八阵图合变说〉叙》。
4.《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 高祖 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 唐 虞 之禪,不阶 汤 武 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神交可託,风云於杵臼之间。”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
5.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於 刘 项 ,将军权重於 淮阴 ,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6.谓凭借时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高祖 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 《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
7.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 李善 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壮怀风云鬱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
8.谓风流超群。 唐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 宋 楼颖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
9.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 刘逵 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 衡 巫 ,风云之路千里。”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
10.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於浅水以游於风云之中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明 浚川 《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剷断了风云路。” ——《漢語大詞典》
助 zhù/chú《國語辭典》
助 [ zhù ]
动- 辅佐、帮忙。如:「互助」、「援助」、「守望相助」。唐·白居易〈春寒〉诗:「助酌有枯鱼,佐餐兼旨蓄。」
- 殷商时代的赋税制度。《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贡,殷人七十而助。」
插 chā《國語辭典》
插 [ chā ]
動- 刺入、扎入。如:「一根針插進我的手掌了。」
- 栽種。宋·陸游〈時雨〉詩:「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 放進、擺入。如:「插花」、「筆插入筆筒」。
- 參入其間。宋·陳造〈再次韻答許節推〉詩:「宦途要處難插手,詩社叢中常引頭。」
腰 yāo《國語辭典》
腰 [ yāo ]
名- 人体躯干中间,胯骨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如:「柳腰」、「扭腰」、「叉腰」。
- 事物的中间部分。如:「山腰」、「廊腰」。北周·庾信〈枯树赋〉:「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
- 参见「腰子 」条。
- 量词。古代计算腰带的单位。相当于「条」。《北史·卷七四·柳裘传》:「以奉使功,赐彩三百匹,金九环带一腰。」
- 佩在腰上。《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金若一出,前后数十骑,腰弓矢相摩戛。」
奸 ( 姦 ) jiān《國語辭典》
奸 [ jiān ]
動- 干犯、冒犯。《左傳·襄公十四年》:「君制其國,臣敢奸之。」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廟碑〉:「敢或失職,以奸大刑。」
- 求見、求取。《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漢書·卷八一·孔光傳》:「以為章主之過,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
- 姦淫。如:「奸淫」、「奸汙」。同「姦 」。
- 陰險狡猾的。如:「奸計」、「奸商」、「奸雄」、「老奸巨滑」。
- 勾結敵人,出賣國家民族的人。如:「內奸」、「漢奸」、「為國除奸」。
- 違法的事。如:「作奸犯科」。
胆破(膽破)dǎn pò
胆裂。形容极其惊惧。 汉 陈琳 《为袁绍与公孙瓒文》:“及 龙河 之师,羸兵前诱,大军未济,而足下胆破众散,不鼓而败,兵众扰乱,君臣并奔。”《南史·王融传》:“及 融 诛,召 準 入舍人省詰问,遂惧而死,举体皆青,时人以 準 胆破。” 宋 苏轼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骨消谗口鑠,胆破狱吏酷。”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袖 xiù《國語辭典》
袖 [ xiù ]
名- 衣服从肩到手腕的部分。如:「衣袖」。《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文选·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 把东西藏在袖子里。《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我得一卷书,麤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视。」
鬼神 guǐ shén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漢語大詞典》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漢語大詞典》
伏 fú《國語辭典》
伏 [ fú ]
动- 趴,身体向前倾靠在物体上。如:「倒伏」、「伏案」。《礼记·曲礼上》:「坐毋箕,寝毋伏。」
- 隐藏、隐匿。如:「蛰伏」、「危机四伏」、「昼伏夜出」。《老子·第五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降服、使屈服。如:「降龙伏虎」、「制伏」。
- 低落下去。如:「伏地挺身」、「此起彼伏」。
- 承认、承受。如:「伏罪」、「伏法」。《文选·班彪·王命论》:「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
- 佩服、信服。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同「服 」。
- 隐藏不露的。《文选·左思·蜀都赋》:「漏江伏流溃其阿。」
- 参见「伏日 」条。
- 对尊长自谦的敬辞。《文选·枚乘·七发》:「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闲乎?」《汉书·卷四·文帝纪》:「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宜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