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待月
苏辙有初成待月轩诗 ——《分类字锦》
举 ( 舉 ) jǔ
举 [ jǔ ]
-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 发起,兴办:~义。~办。创~。
- 提出:~要。~例。
- 推选,推荐:推~。荐~。
- 全:~国。~世。~家。
-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 攻克:“一战而~鄢、郢”。
杯 bēi《國語辭典》
杯 [ bēi ]
名- 一种盛液体的器具。《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持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
- 竞赛优胜的奖品。如:「金杯」、「银杯」、「奖杯」。今多用「杯」字。
- 量词。计算杯装物的单位。如:「一杯水」、「两杯面粉」。
呼 hū《國語辭典》
呼 [ hū ]
动- 吐气。与「吸」相对。如:「呼气」。《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 大声呐喊。《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 招、唤。如:「呼朋引伴」、「呼风唤雨」。《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唐·颜仁郁〈农家〉诗:「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 称、谓。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 表感叹的语气。《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形容风吹动的声音。如:「北风呼呼的吹。」
- 姓。如汉代有呼子先。
芳樽 fāng zūn
亦作“ 芳尊 ”。亦作“ 芳罇 ”。 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晋书·阮籍等传论》:“ 嵇 阮 竹林之会, 刘 毕 芳樽之友。” 唐 李颀 《夏宴张兵曹东堂》诗:“云峯峨峨自冰雪,坐对芳罇不知热。”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过逢连客位,日夜倒芳樽。” 宋 刘敞 《独行》诗:“却谢芳尊酒,悠悠谁与欢。”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词之三:“生怕芳尊满,到更深迷离醉影,残鐙相伴。” ——《漢語大詞典》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動-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歎-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绿净(绿净)
唐 杜牧 汉江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宋 苏轼 余昔过岭而南,题诗龙泉钟上,今复过而北,次前韵 秋风卷黄落,朝雨洗绿净。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余昔过岭而南,题诗龙泉钟上,今复过而北,次前韵 秋风卷黄落,朝雨洗绿净。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