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恻恻凄凄忧自惔,花枝零落鬓丝添。

唐寅明代〕《唐寅落花诗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阳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风又转头。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
倾盆怪雨泥三尺,绕树佳人绣半钩。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
春风百五尽须臾,花事飘零剩有无。新酒快倾杯上绿,衰颜已改镜中朱。
绝缨不见偷香掾,堕溷翻成逐臭夫。身渐衰颓类如此,树和泪眼合同枯。
时节蚕忙擘黑时,花枝堪赋比红儿。看来寒食春无主,飞过邻家蝶有私。
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昼,一缕烟茶飏鬓丝。
坐看芳菲了闷中,曲教遮护屏展风。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湿补红。
国色可怜难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忍看马足车轮下,一片西飞一片东。
崔徽空写镜中真,洛水难传赋里神。国色自来多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
已无锦帐围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尘。绕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天涯晻溘碧云横,社日园林紫燕轻。桃叶参差谁问渡,杏花零落忆题名。
月明犬吠村中夜,雨过莺啼叶满城。人不归来春又去,与谁连臂唱盈盈?
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三月寻芳骑凤侣,一时齐唱踏莎行。
收灯院落伤栖燕,细雨楼台湿啭莺。莫问东君诉恩怨,自来春梦不分明。
春朝何事默凭阑,庭草惊看露已团。花并泪丝飞点点,絮飘眼缬望漫漫。
书当无意开孤愤,带有何心绾合欢。且喜残丛犹有在,好随修竹报平安。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共当中。
恻恻凄凄忧自惔,花枝零落鬓丝添。周遮燕语春三月,荡漾波纹日半帘。
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杨柳楼头月半规,笙歌院里夜深时。花枝灼灼难长好,漏水丁丁不肯迟。
金串袖笼新藕滑,翠眉奁映小蜼垂。风情多少愁多少,百结愁肠说与谁。
李态樊香忆旧游,蓬飞萍转不胜愁。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伤春满镜愁。
爱惜难将穷袴赠,凋零似把睡鞋留。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杏瓣桃须扫作堆,青春白发感衰颓。蛤蜊上市惊新味,鶗鴂教人再洗杯。
忍唱骊歌送春去,悔将羯鼓彻明催。烂开赚我平添老,知到年来可烂开?
丽色堪餐莫谩夸,一朝衰飒看伊家。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自锁,大堤红日又西斜。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犬蛙。
满堂欢笑强相陪,别有愁肠日九回。时节又惊梁燕乳,铅华无奈隙驹催。
香消衣带伤腰瘦,梦断辽阳没信来。门掩黄昏花落尽,牛酥且荐掌中杯。
亚字城边糜鹿台,春深情况转悠哉。襞衣玉貌乘风去,对酒蓬窗带雨推。
结子桃花如雨落,挟雌蝴蝶过墙来。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
桃蹊李径谢春荣,斗酒芳心与夜争。陌上新蒭曲尘暗,墙头圆月玉盘倾。
青帘巷陌无行迹,绣褶腰肢觉瘦生。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
簇簇双攒出茧眉,淹淹独倚曲栏时。千年青冢空埋怨,重到玄都只赋诗。
香逐马蹄归蚁垤,影和虫臂罥蛛丝。寻芳了却新年债,又见成阴子满枝。
芳菲又谢一年新,能赋今无八斗陈。命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
杜鹃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叶底春。色即是空空是色,欲从调御忏贪嗔。
貌娇命薄两难全,莺老花残谢世缘。年长卢姬悲晚嫁,日高黄鸟唤春眠。
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论价十千。痛惜秾纤又迟暮,好烧银烛覆觥船。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腊,柴车从此不须巾。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催耕声里短柴门,煠兰香中雉草园。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
春风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拾得残红忍抛却,也教粘向阿咸旙。
旧酒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此心存。可怜窗外风鸣树,辜负尊前月满轩。
奔井似衔亡国恨,坠楼如报主人恩。长洲日暮生芳草,销尽江淹黯黯魂。
伯劳东去燕西飞,南浦王孙怨路迷。鸟唤春休背人去,雨妆花作向隅啼。
绿阴茂苑收弦管,白日长门锁婢傒。蛱蝶翻翻残梦里,曲栏纤手忆同携。
青鞋布袜谢同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
胶洁日月无长策,酒酹荼蘼有近忧。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暮合隔红楼。
春来吓吓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恨多风。
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呜呜晓角起春城,巧作东风撼地声。灯照檐花开且落,鸦栖庭树集还惊。
红颜不为琴心驻,绿酒休辞盏面盈。默对镜奁闲自较,鬓丝又是一年嬴。
春梦三更雁影边,香泥一尺马蹄前。难将灰酒灌新爱,只有香囊报可怜。
深院料应花似霰,长门愁锁日如年。凭谁对却闲桃李,说与悲欢石上缘。
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五更飞梦环巫峡,九畹招魂费楚词。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恻恻凄凄花枝零落鬓丝

恻恻(惻惻)cè cè
(1).悲痛;凄凉。 汉 扬雄 《太玄·翕》:“翕缴惻惻。” 范望 注:“鸟而失志,故高飞,飞而遇缴,欲去不得,故惻惻也。惻,痛也。” 晋 欧阳建 《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惻惻中心酸。”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惻惻。”《花月痕》第四八回:“顾影自怜风惻惻,回头应惜步珊珊。”
(2).寒冷貌。 宋 周邦彦 《渔家傲》词:“几日轻阴寒惻惻,东风急处花成积。” 元 赵孟俯 《绝句》:“春寒惻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
(3).恳切。《后汉书·张酺传》:“ 张酺 前入侍讲,屡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诚心,可谓有 史鱼 之风矣。” 李贤 注:“惻惻,恳切也。”  ——《漢語大詞典》
凄凄(淒淒)qī qī
(1).悲伤貌;凄凉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然。”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悽悽《明月》吹,惻惻《广陵散》。”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思悽悽而填臆,泪淫淫以盈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 休文 腰瘦,问飞鸿何方逗留?料空林秋叶悽悽,恨池塘青草悠悠。” 清 顾炎武 《岁暮》诗:“良友日零落,悽悽独无伴。”
(2).饥病貌。《后汉书·申屠嘉传赞》:“悽悽硕人,陵阿穷退。” 李贤 注:“悽悽,飢病貌也。”
不遑宁处貌。《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 仲尼 资大圣之才……悽悽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
(1).云兴起貌。《汉书·食货志上》:“其《诗》曰:‘有渰凄凄,兴云祁祁。’” 颜师古 注:“凄凄,云起貌也。” 宋 苏轼 《试笔》诗:“入我病风手,玄云渰凄凄。”
(2).寒凉貌。《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鷄鸣喈喈。” 晋 潘岳 《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唐 韩偓 《寄远》诗:“孤灯亭亭公署寒,微霜凄凄客衣单。”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宿滦河》词:“玉绳斜转疑清晓,凄凄白月 渔阳 道。”亦指凉风。《诗·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毛 传:“凄凄,凉风也。”
(3).悲伤貌。 南朝 梁 范缜 《拟〈招隐士〉》:“岁晏兮忧未开,草虫鸣兮凄凄。”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 清 吴甡 《湘妃竹》诗:“遗恨满江湄,凄凄忆别离。”
(4).水下滴貌;水流貌。《楚辞·九章·悲回风》:“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王逸 注:“凄凄,流貌。” 唐 拾得 《诗》之五二:“松拂磐陀石,甘泉涌凄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説起痛伤悲,这一派忠寃谁洗,恨天閽釜隔泪凄凄。”
(5).沾湿貌。《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状皃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王逸 注:“凄凄,衣毛若濡也。” 唐 刘复 《春雨》诗:“如烟飞漠漠,似露溼凄凄。”
(6).草木盛貌。 唐 罗隐 《谒文宣王庙》诗:“晚来乘兴謁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 宋 王安石 《送吴叔开南征》诗:“春草凄凄緑,江枫湛湛清。”
(7).象声词。《吕氏春秋·古乐》:“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帝顓頊 好其音,乃令 飞龙 作效八风之音。”
(1).寒凉。 晋 陶潜 《己酉岁九月九日》诗:“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唐 杜甫 《暮归》诗:“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宋 曾巩 《九月九日》诗:“凄凄风露滋,靡靡尘靄屏。” 清 姚燮 《卖菜妇》诗:“娘胸贴儿当儿衣,娘背风凄凄。但愿儿暖儿弗哭,儿哭剜娘肉。”
(2).悲伤,凄惨。古乐府《皑如山上雪》:“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须啼。” 宋 王安石 《勿去草》诗:“触目凄凄无故人,惟有芳草随车轮。”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夜已深,楼上主人促眠。窗外雨仍不止。异乡的虫声在凄凄的叫着。”
(3).萋萋。茂盛貌。 唐 无名氏 《甘棠灵会录》:“春草凄凄春水緑,野棠开尽飘香玉。”《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风亭弊陋,惟存荒草緑凄凄;月树崩摧,四面野花红拂拂。”  ——《漢語大詞典》
忧 ( 憂 ) yōu
忧 [ yōu ]
  1. 发愁:~愤。~惧。~烦。~惶。~急。~煎。~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戚。杞人~天。
  2. 可忧虑的事:~患。内~外患。乐以忘~。高枕无~。
  3. 指父母之丧:丁~。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惔 tán/dàn《國語辭典》

惔 [ tán ]

  1. 灼烧。《诗经·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花枝 huā zhī
(1).开有花的枝条。 唐 王维 《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浅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烧。” 萧红 《夏夜》:“她过来似用手打我,嘴里似乎咒我,她依过的那花枝,立刻摇闪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宋 张景修 《虞美人》词:“旁人应笑髯公老,独爱花枝好。” 清 唐孙华 《五舫诗为同年狄向涛太史赋》:“花枝斜倚镜臺前,晚妆人倦娇相向。”  ——《漢語大詞典》
零落 líng luò
(1).凋谢。《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 注:“零、落,皆堕也。草曰零,木曰落。” 元 曾瑞 《愿成双·赠老妓》套曲:“忽惊风雨夜来时,零落了千红万紫。”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 于敏 《西湖即景》:“杜鹃早已零落,芍药正在竞芳。”
(2).喻死亡。《管子·轻重己》:“宜穫而不穫,风雨将作,五穀以削,士兵零落。不穫之害也。” 马非百 新诠:“零落,殞也。言风雨大起,五穀因而削减。士,战士。民,普通人民。谓战士与人民皆将飢饿以死也。”《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张铣 注:“零落,死也。” 唐 王昌龄 《代扶风主人答》诗:“乡亲悉零落,塚墓亦摧残。”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九:“唉,可怜的老人,在那大地主的魔杖下永远地零落了。”
(3).衰颓败落。 唐 杜甫 《有叹》诗:“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功名未遂,家事日渐零落。” 杨朔 《樱花雨》:“ 君子 的凄苦神情,也许是惋惜自己零落的青春,也许是不能忘记自己痛苦的身世吧?”
(4).飘零,流落。 南朝 梁 王僧孺 《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 元 萨都剌 《补阙歌》:“破窗冷砚留不得,零落 江 南酒家客。” 苏曼殊 《焚剑记》:“及状元死, 彩云 亦零落人间。”
(5).散乱,散失。《南史·沈炯传》:“甲帐珠帘,一朝零落, 茂陵 玉盌,遂出人间。”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涧水剪茶烧竹枝,袈裟零落任风吹。”《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三更里回房卸残粧,釵环零落为才郎,痛恓惶。”
(6).掉落。 唐 孟郊 《征妇怨》诗:“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7).借指掉下的眼泪。 唐 刘商 《绿珠怨》诗:“从来上臺榭,不敢倚栏干,零落知成血,高楼直下看。”
(8).稀疏,稀稀落落。 唐 方干 《秋夜》诗:“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沙汀 《意外》:“四周的话语声已逐渐零落了。”
(9).零头,剩馀的。 唐 王建 《当窗织》诗:“输官上头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10).残缺不全,零碎。 宋 曾公亮 《进唐书表》:“文采不明,事实零落。” 鲁迅 《致孙伏园书》:“寄给我的报,收到了五六张,零落不全。”  ——《漢語大詞典》
鬓丝(鬢絲)bìn sī
亦作“鬂丝”。 鬓发。 唐 李商隐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心铁已从干鏌利,鬢丝休嘆雪霜垂。” 明 李标 《寄怀无尘上人》诗:“蒲柳先衰感鬢丝,孤踪不定益凄其。” 清 陶窳 《冬草》诗:“世态看蓬转,孤心感髩丝。” 清 徐曼仙 《漫成》诗:“白到鬂丝羞镜影,红多血泪浣衣尘。” 戴望舒 《霜花》诗:“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于是我迎来你所装点之秋。”  ——《漢語大詞典》
添 tiān《國語辭典》

添 [ tiān ]

  1. 增加。如:「添饭」、「增添」、「添件衣服」。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红楼梦·第四○回》:「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筷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