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李清照宋代〕《金石录后序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伪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憟。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冀望来春再备船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已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葬毕,余无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又传江当禁渡。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长物称是。余又大病,仅存喘息。事势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寇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庚戌十二月,放散百官,遂之衢。绍兴辛亥春三月,复赴越,壬子,又赴杭。

  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走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塌下,手自开阖。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帙,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耶。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矣!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东海连舻渡江建康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1.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1.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1.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东海(東海)dōng hǎi
(1).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 先秦 时代多指今之 黄海 ; 秦 汉 以后兼指今之 黄海 、 东海 ; 明 以后所指始与今之 东海 相当。今之 东海 海域,北起 长江 口北岸,南以 广东省 南澳岛 至 台湾省 南端一线为界,东至 琉球群岛 。
(2).泛指东方的大海。《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足与语东海之乐。” 汉 枚乘 《七发》:“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四折:“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时节残月下西楼。”《红楼梦》第四回:“东海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 金陵王 。”
(3).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 大公 乎!’” 杨伯峻 注:“为东海诸国之表率者,可能是 姜太公 之国。”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 燕 ,遂表东海。”
(4).郡名。 秦 置。 楚 汉 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东 郯城 北)。 西汉 辖境相当今 山东 费县 、 临沂 、 江苏 赣榆 以南, 山东 枣庄市 、 江苏 邳县 以东和 江苏 宿迁 、 灌南 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  ——《漢語大詞典》
连舻(連艫)lián lú
舟船相连。 唐 柳宗元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艫,与波上下。” 陈基元 《凤口》诗:“画舸止宵征,连艫衔尾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有巨室眷属,连艫之任,晚泊大江中。”  ——《漢語大詞典》
渡 dù《國語辭典》

渡 [ dù ]

  1. 过河、由此岸到彼岸。如:「渡河」、「渡海」。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2. 通过、跨越。如:「渡过难关」。《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渡 平原。」宋·苏轼〈梅花〉诗二首之一:「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3. 交付、转手。如:「引渡」、「让渡」。
  1. 坐船过河的地方。《晋书·卷三四·杜预传》:「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唐·王维〈归嵩山作〉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淮 huái《國語辭典》

淮 [ huái ]

  1. 参见「淮河 」条。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渡江
后汉书宋均传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县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分类字锦》
建康
晋书元帝纪备百官立宗庙社稷于建康  ——《韵府拾遗 阳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