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妻子 qī zǐ
(1).妻。《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唐 杜甫 《新婚别》诗:“结髮为妻子,席不煖君牀。”《三国志平话》卷上:“学究妻子又来送饭,不见学究回来,告与公公得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老夫当日认假为真,虽妻子跟前不敢説破,其实所称八拜为交,皆虚言耳。” 杨朔 《潼关之夜》:“‘我一定打游击去,决不后退!’丈夫坚决地说。‘我一定追随着你。’妻子也不曾动摇。”
(2).妻和子。《孟子·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汉书·吴祐传》:“ 祐 问 长 有妻子乎?对曰:‘有妻未有子也。’”《百喻经·水火喻》:“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还復念其妻子眷属。” 唐 柳宗元 《愬螭文》:“父母孔爱,妻子嬉兮。”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吴门贫妇》:“ 吴门 一人家,有妻子而极贫。” ——《漢語大詞典》
(2).妻和子。《孟子·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汉书·吴祐传》:“ 祐 问 长 有妻子乎?对曰:‘有妻未有子也。’”《百喻经·水火喻》:“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还復念其妻子眷属。” 唐 柳宗元 《愬螭文》:“父母孔爱,妻子嬉兮。”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吴门贫妇》:“ 吴门 一人家,有妻子而极贫。” ——《漢語大詞典》
象 xiàng《國語辭典》
象 [ xiàng ]
名- 动物名。哺乳纲长鼻目。力强,性温驯。皮厚,毛少,耳大,鼻长圆筒状,能伸卷自如,有一对长门牙自口伸出。产于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现生存者有非洲象与亚洲象二种,前者凶野难驯,后者则温驯。俗称为「大象」。
- 形状、样子、状态。如:「景象」、「图象」、「天象」、「气象」。
- 法令、法律。《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
- 《易经》十翼之一。参见「象传 」条。
- 古代一种执干戈作击刺状的舞蹈。《诗经·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汉·郑玄·笺:「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
- 姓。如秦代有象武。
- 相似。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通「像」。
- 摹拟、效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汉书·卷三○·艺文志》:「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禽兽(禽獸)qín shòu
(1).鸟类和兽类的统称。《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穀不登,禽兽偪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2).称兽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 建 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彊令宫人臝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
(3).比喻不知礼义或行为卑劣的人。《孟子·滕文公下》:“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用作詈词。犹言畜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红娘 ,书房里唤将那禽兽来!”《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怕你这禽兽告诉!我此时视死如归,那个还要这性命!” ——《漢語大詞典》
(2).称兽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 建 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彊令宫人臝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
(3).比喻不知礼义或行为卑劣的人。《孟子·滕文公下》:“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用作詈词。犹言畜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红娘 ,书房里唤将那禽兽来!”《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怕你这禽兽告诉!我此时视死如归,那个还要这性命!” ——《漢語大詞典》
行止 xíng zhǐ
(1).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后汉书·吕布传》:“ 卓 ( 董卓 )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 布 自卫。”《隋书·南蛮传·真腊》:“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
(2).偏指行动;活动。《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已三挝,六街中少人行止。”
(3).犹言一举一动。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 元统 间, 杭州 盐仓 宋 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四:“ 东京 人并非因为她( 李师师 )的性情乖张、行止独特,而是因为她也具有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点才把她捧红的。”
(4).行踪。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会有以 瑨肃 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 巴金 《新生》一:“我们特地请他来和你商量关于你以后的行止。”
品行。《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 张仲素 、 段文昌 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今日却知老僧説的是, 张生 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一个秀才叫是 麻从吾 ,不要説那六府里边数他第一个没有行止,只怕古今以来的歪货,也只好是他第一了。” ——《漢語大詞典》
(2).偏指行动;活动。《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已三挝,六街中少人行止。”
(3).犹言一举一动。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 元统 间, 杭州 盐仓 宋 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四:“ 东京 人并非因为她( 李师师 )的性情乖张、行止独特,而是因为她也具有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点才把她捧红的。”
(4).行踪。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会有以 瑨肃 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 巴金 《新生》一:“我们特地请他来和你商量关于你以后的行止。”
品行。《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 张仲素 、 段文昌 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今日却知老僧説的是, 张生 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一个秀才叫是 麻从吾 ,不要説那六府里边数他第一个没有行止,只怕古今以来的歪货,也只好是他第一了。” ——《漢語大詞典》
依 yī《國語辭典》
依 [ yī ]
動- 靠著、倚傍。如:「依山傍水」。《說文解字·人部》:「依,倚也。」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倚靠、倚託。如:「相依為命」。《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長卿故倦游, 雖貧,其人材足依也。」《文選·曹操·短歌行》:「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 按照、遵循。如:「依次」、「依樣畫葫蘆」。《楚辭·屈原·離騷》:「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 聽從、順從。如:「咱們就依著他的話吧!」《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
- 情況沒改變、老樣子。如:「依然故我」。唐·方干〈獻王大夫〉詩二首之二:「歷任聖朝清峻地,至今依是少年身。」
林阻 lín zǔ
山林险阻之地。《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 公沙穆 ﹞居 建成山 中,依林阻为室,独宿无侣。” 三国 魏 曹植 《梁甫行》:“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