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朝挥印绶,去去何飘然。

朱诚泳明代〕《寿李封君绣衣

沁源有遗老,安居踰稀年。鼻祖老聃氏,遥遥乃曾玄。

髫年入頖宫,经礼穷三千。蟾宫高折桂,领教司陶甄。

黉堂拥师席,白昼那肯眠。鄠邑亦多士,教铎日以宣。

慈溪还小试,吏隐聊周旋。一朝挥印绶,去去何飘然。

庭闱足甘旨,节孝人共传。鲤庭莱衣趋,兰桂纷相联。

蜚英有侍御,超登多士先。中台应豸绣,龙敕推恩全。

朅来振风纪,将命历秦川。晴云飞太行,东望心旌悬。

时维小春月,寔逢初度天。王事念靡盬,私归宁敢专。

沁源近西土,夙昔闻其贤。所存在忠孝,食报宜绵绵。

方今天子圣,寿域开八埏。我诗贺而翁,庸续南山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朝印绶去去飘然

一朝 yī zhāo
(1).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  ——《漢語大詞典》
挥 ( 揮 ) huī
挥 [ huī ]
  1. 舞动,摇摆:~动。~袂(甩动衣袖,形容意气豪迈)。~舞。~手。
  2. 抛洒,甩出:~泪。~霍。~洒。~汗如雨。
  3. 散发:~发。发~。~斥(奔放)。
  4. 指派,命令:指~。~军。~师。
印绶(印綬)yìn shòu
(1).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持守头,佩其印綬。”《旧唐书·裴度传》:“带丞相之印綬,所以尊其名;赐诸侯之斧鉞,所以重其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 兗州府 ﹞连忙委了本府经歷厅,到 嶧县 去摘了印綬,权时代理县事。”
(2).借指官爵。 唐 韦应物 《饵黄精》诗:“终期脱印綬,亦与天壤存。”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三:“旧説见龟蛇集者有印綬之喜。”  ——《漢語大詞典》
去去 qù qù
(1).谓远去。 汉 苏武 《古诗》之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二:“去去勿復道,苦飢形貌伤。”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君欲归人间,去去休回顾。”
(2).永别,死。 晋 陶潜 《和刘柴桑》:“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3).犹连说“走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去去!无可復用相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 马 指妇叱曰:‘去去!’妇即反奔,若被鬼逐。”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飘然(飄然)piāo rán
(1).轻捷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往若飘然,去则难从。” 唐 李白 《古风》之七:“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 冰心 《三年》:“她没有等到 槃 的回答,又飘然的走到茶桌旁边去。”
(2).飘泊貌;流落散失貌。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而中世以来,为道之士,莫不飘然絶跡幽隐,何也?” 宋 刘克庄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词:“老矣征衫,飘然客路。” 明 徐元 《八义记·周坚沽酒》:“父母双亡妻未娶,一生好酒任飘然。留落在 晋阳 间,蹉跎不觉又三年。”
(3).高远貌;超脱貌。《文选·成公绥〈啸赋〉》:“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 刘良 注:“飘然,高远貌。”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 白 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羣。” 宋 苏轼 《上梅直讲书》:“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明 刘基 《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记》:“履其地,思其人,寧不飘然有凌云之志哉!”
(4).轻松闲适貌。 元 曹之谦 《东坡赤壁图》诗:“ 雪堂 闭户读书史,兴来飘然弄云水。”《红楼梦》第七八回:“闻馥郁而飘然兮,纫蘅杜以为佩耶?”
(5).飘残貌。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别后》曲:“花已飘然,春将暮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