瞥见君山云雾横,又见章华草木荣。
荆州绾毂地,庾亮古今楼。楼吞潇湘洞庭水,地控东西上下流。
蜀吴虎斗亦雄武,不得荆州苦更苦。须臾胜败一局棋,三分事业几丘土。
何如乘月舒两眸,不浅兴同参佐游。一入醉乡我也无,俯仰天地亦蜉蝤。
我今把酒酹明月,虽有圆缺岁岁无休歇。曾向楼中照酒人,又照当时舳舻旌旗之搰搰。
瞥见君山云雾横,又见章华草木荣。舜妃楚灵今何在,愁闻江上铁笛声。
笛声嘹喨特悽楚,落尽梅花闷不语。回望檐头月已西,乃知千古陈迹仅如一瞬许。
孰得孰失孰存亡,孰如江月尚流光。此楼亦难尽满游人兴,胡不乘风鼓枻穷沧海而相羊。
醉馀学李白,搥碎黄鹤为狂客。恐杀风景碍吾徒,旋车吊古,更于水浒遍觅庾信罗含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瞥见(瞥見)piē jiàn
看到;一眼看见。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十四:“若教瞥见 红儿 貌,不肯留情付 洛神 。” 宋 晁端礼 《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一日,生於门外瞥见之。童子虽无知,祗觉爱之极,而不能言。”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漢語大詞典》
君山 jūn shān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 君山 云气,春到 沅 湘 草木,远思渺难收。” ——《漢語大詞典》
云雾(雲霧)yún wù
(1).云和雾。《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吾不以龙蛇为不託於云雾之势也。” 唐 王勃 《别人》诗之二:“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昏惨惨云雾埋,疎剌剌的风雨节。” 巴金 《旅途杂记·筑渝道上》:“车到山顶,四周全是云雾……下了山,抬头一望,山头云雾弥漫。”
(2).比喻令人烦恼之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引 洪□□ 《谕复敞天燕方永年诗》之三:“只为胸中云雾净,自然身列 凤凰臺 。”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她的脸上带着微笑,像开花一样。云雾已经消散了。”
(3).有云雾状底纹的织物。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贺端午。” 仇兆鳌 注:“云雾,谓衣上织文。”
(4).指有云雾状底纹的纸张。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笔倾江河纸云雾,叹颂天业包 陶 姚 。”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令人烦恼之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引 洪□□ 《谕复敞天燕方永年诗》之三:“只为胸中云雾净,自然身列 凤凰臺 。”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她的脸上带着微笑,像开花一样。云雾已经消散了。”
(3).有云雾状底纹的织物。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贺端午。” 仇兆鳌 注:“云雾,谓衣上织文。”
(4).指有云雾状底纹的纸张。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笔倾江河纸云雾,叹颂天业包 陶 姚 。” ——《漢語大詞典》
横 ( 橫 ) héng/hèng
横 [ héng ]
-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章华(章華)zhāng huá
即 章华台 。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 楚灵王 起 章华 之臺而 楚 人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鉴 章华 之召灾,悟 阿房 之速祸。”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八:“昔日 章华 宴, 荆王 乐荒淫。” 明 何景明 《岳阳》诗:“明朝又下 章华 路,江月湖烟綰别愁。”参见“ 章华臺 ”。 ——《漢語大詞典》
草木 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荣 ( 榮 ) róng
荣 [ róng ]
- 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悴(荣枯)。
- 受人敬重,与“辱”相对:光~。~升。~誉。
- “梧桐”的别称。
- 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华。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