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洛阳(洛陽)luò yáng
(1).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2).牡丹的别称。因 唐 宋 时 洛阳 盛产牡丹,故称。 明 徐渭 《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 青州 而南 越 ,曾不足以頡頏。”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真珠、烟蒲、石竹。”参见“ 洛阳花 ”。 ——《漢語大詞典》
(2).牡丹的别称。因 唐 宋 时 洛阳 盛产牡丹,故称。 明 徐渭 《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 青州 而南 越 ,曾不足以頡頏。”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真珠、烟蒲、石竹。”参见“ 洛阳花 ”。 ——《漢語大詞典》
陌 mò《國語辭典》
陌 [ mò ]
名- 田间的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如:「阡陌纵横」。《文选·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晋·陶渊明〈咏荆轲诗〉:「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 市中街道。《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𫐌柴毂,填接街陌。」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突然。《刘知远诸宫调·第二》:「正是相别,陌闻人叫。」《三国志平话·卷中》:「众官未吃,陌闻一声响亮若雷。」同「蓦 」。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离别(離别)lí bié
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唐 陆龟蒙 《离别》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个‘别’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离别。”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漢語大詞典》
蓬莱(蓬萊)péng lái
(1). 蓬莱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陈师道 《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 蓬莱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他本 蓬莱 仙种,偶然寄跡人间。”
(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
(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羣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 蓬莱 。”
(4).指 蓬莱宫 。 唐 杜甫 《宿昔》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 ——《漢語大詞典》
(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
(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羣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 蓬莱 。”
(4).指 蓬莱宫 。 唐 杜甫 《宿昔》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 ——《漢語大詞典》
山下
唐 王维 田园乐七首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唐 杜甫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唐 张谔 东封山下宴群臣 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唐 李益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唐 王建 赠王屋道士赴诏 鹤遣院中童子养,鹿凭山下老人看。
唐 杜牧 沈下贤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 其三 酒篘 新从山下买,静向甔中试。
金 李俊民 赴山阳 落日寒林山下路,淡烟疏竹水边城。
明 方太古 拨闷 双台山下渔翁艇,独树江干野老家。
明 焦竑 灵谷寺梅花坞六首 其一 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
《韵府拾遗 马韵》:史记封禅书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唐 张谔 东封山下宴群臣 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唐 李益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唐 王建 赠王屋道士赴诏 鹤遣院中童子养,鹿凭山下老人看。
唐 杜牧 沈下贤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 其三 酒篘 新从山下买,静向甔中试。
金 李俊民 赴山阳 落日寒林山下路,淡烟疏竹水边城。
明 方太古 拨闷 双台山下渔翁艇,独树江干野老家。
明 焦竑 灵谷寺梅花坞六首 其一 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
《韵府拾遗 马韵》:史记封禅书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 ——《骈字类编》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名-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 富裕。如:「富足」。
-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副- 过分。参见「足恭 」条。
波潮 bō cháo
浪潮。 南朝 陈 徐陵 《谢东宫赉蛤蜊启》:“望楼闕之气,得波潮之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