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阴云暮下雪,寒日昼无晶。

乔备唐代〕《出塞

沙场三万里,猛将五千兵。旌断冰溪戍,笳吹铁关城。
阴云暮下雪,寒日昼无晶。直为怀恩苦,谁知边塞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阴云暮下寒日

阴云(陰雲)yīn yún
(1).天阴时的云。 三国 魏 曹植 《仲雍哀辞》:“阴云回於素盖,悲风动其扶轮。” 唐 罗隐 《中秋夜不见月》诗:“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艾青诗选〉自序》:“我沉默着,为了没有足够响亮的语言,像初夏的雷霆滚过阴云密布的天空。”
(2).形容忧郁不快的脸色。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这张脸孔一看只有我没有油水,每个粗折都虎虎有势地紧绷起来,脸上铺满了阴云。”  ——《漢語大詞典》
暮下
宋史张方平传见朝除下  ——《骈字类编》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1.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1.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3.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1.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1. 「雪白」的「雪」的又音。
寒日 hán rì
(1).寒冷的天气。《后汉书·郑兴传》:“今年正月繁霜,自尔以来,率多寒日,此亦急咎之罚。”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几临寒日,幸到青春。”
(2).寒冬的太阳。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惨惨寒日,肃肃其风。” 唐 李百药 《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诗:“总轡临秋原,登城望寒日。” 明 何景明 《渡泸赋》:“晨瞻崇丘,鬱乎相袤,扃以水峡,隐以大洲,沙莽寒日,江深夕流。”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一:“寒日惨无光,朔风何凛厉。”  ——《漢語大詞典》
昼 ( 晝 ) zhòu
昼 [ zhòu ]
     ◎ 白天:~夜。白~(白天)。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晶 jīng《國語辭典》

晶 [ jīng ]

  1. 光辉。《说文解字·晶部》:「晶,精光也。」唐·德宗〈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诗:「远烟凝翠晶。」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太上老君开天经》:「无日无月,无晶无光。」
  2. 水晶的简称。参见「[[水晶]]」条。
  1. 清朗、明净。唐·宋之问〈明河篇〉:「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